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社会舆论论文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综述第13-19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9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9-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第20-22页
        1.4.1 重难点第20-21页
        1.4.2 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网络舆情与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的基本理论概述第22-35页
    2.1 网络舆情的一般解读第22-27页
        2.1.1 网络舆情的基本涵义第22-24页
        2.1.2 网络舆情的存在形态第24-25页
        2.1.3 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第25-27页
    2.2 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的相关分析第27-31页
        2.2.1 社会公正观的基本涵义第27-29页
        2.2.2 影响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的主要因素第29-31页
    2.3 大学生树立正确社会公正观的相关理论基础第31-35页
        2.3.1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理论基础第31-32页
        2.3.2 对西方社会和中国传统公正观理论的借鉴第32-34页
        2.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支撑第34-35页
第3章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的主要影响第35-42页
    3.1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的积极影响第35-38页
        3.1.1 提供大学生参与政治和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第35-36页
        3.1.2 为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情绪疏导平台第36-37页
        3.1.3 有利于学校实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及变化第37-38页
    3.2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的消极影响第38-42页
        3.2.1 虚假信息和谣言对公正评判的妨害第38-39页
        3.2.2 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导致思辨能力的偏差第39-40页
        3.2.3 网络意识领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第40-42页
第4章 利用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树立公正观的对策第42-53页
    4.1 大力优化国内外网络舆情的整体社会环境第42-45页
        4.1.1 强化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第42-43页
        4.1.2 建立完善的公共事件透明制度第43-44页
        4.1.3 加强网络监管的法律制度建设第44-45页
    4.2 强化高校思政课程的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第45-50页
        4.2.1 抓好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基础研究工作第45-47页
        4.2.2 搭建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诉求表达平台第47-48页
        4.2.3 培养意见领袖来引导学生树立公正观第48-49页
        4.2.4 建立高素质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队伍第49-50页
    4.3 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第50-53页
        4.3.1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第50-51页
        4.3.2 加强大学生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热冬冷地区夜间通风降温特性及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InAs/GaSb基Ⅲ-Ⅴ族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光电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