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广州市对外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2.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贸易竞争力的涵义 | 第14页 |
2.2 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 第14-18页 |
2.2.1 全国对外贸易竞争力 | 第14-15页 |
2.2.2 区域对外贸易竞争力 | 第15-16页 |
2.2.3 省市对外贸易竞争力 | 第16-18页 |
3.理论框架 | 第18-22页 |
3.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第18-19页 |
3.2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第19页 |
3.3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 第19-20页 |
3.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20-22页 |
4.构建指标体系 | 第22-26页 |
4.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2-23页 |
4.1.1 全面性原则 | 第22页 |
4.1.2 可行性原则 | 第22页 |
4.1.3 相关性原则 | 第22-23页 |
4.1.4 层次性原则 | 第23页 |
4.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26页 |
4.2.1 地区实力 | 第23-24页 |
4.2.2 外贸规模 | 第24页 |
4.2.3 外贸潜力 | 第24-26页 |
5.广州市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 第26-40页 |
5.1 因子分析的介绍 | 第26-30页 |
5.1.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5.1.2 因子分析实证步骤 | 第28-30页 |
5.1.3 本文因子分析法的适用性 | 第30页 |
5.2 模型的应用及求解 | 第30-39页 |
5.2.1 数据的预处理 | 第30-33页 |
5.2.2 指标可降维的判断 | 第33-34页 |
5.2.3 选取因子载荷阵 | 第34-35页 |
5.2.4 确定因子是否旋转 | 第35页 |
5.2.5 确定因子个数 | 第35-36页 |
5.2.6 因子轴命名与方向 | 第36-37页 |
5.2.7 样品的因子得分、排序 | 第37-3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6.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0-46页 |
6.1 结论总结 | 第40-42页 |
6.1.1 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势 | 第40-41页 |
6.1.2 对外贸易发展的不足 | 第41-4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6.2.1 规划并实施对外贸易战略 | 第42-43页 |
6.2.2 推动对外贸易体制创新 | 第43页 |
6.2.3 规划并实施对外贸易战略 | 第43-44页 |
6.2.4 健全贸易促进体系 | 第44页 |
6.2.5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 第44页 |
6.2.6 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