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严桥风电场规划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1 地区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1.2.2 能源电力结构调整的需要 | 第12-13页 |
1.2.3 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需要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工程风能资源分析 | 第16-29页 |
2.1 风电场风资源概况 | 第16-20页 |
2.1.1 风能评估依据 | 第16页 |
2.1.2 参证气象站的选取 | 第16-17页 |
2.1.3 主要气象要素 | 第17页 |
2.1.4 气象站数据整理 | 第17-19页 |
2.1.5 测风数据代表年订正 | 第19-20页 |
2.2 风能资源要素计算 | 第20-25页 |
2.2.1 现场测风说明 | 第20-22页 |
2.2.2 湍流强度计算 | 第22页 |
2.2.3 Weibull参数计算 | 第22-23页 |
2.2.4 风切变系数计算 | 第23页 |
2.2.5 风电场空气密度 | 第23-24页 |
2.2.6 气象灾害 | 第24-25页 |
2.3 风能资源综合评价 | 第25-29页 |
第3章 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发电量估算 | 第29-41页 |
3.1 风电机简介 | 第29-31页 |
3.1.1 风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29-30页 |
3.1.2 国内现有风机的类型 | 第30-31页 |
3.2 无为风电厂风电机组选型 | 第31-34页 |
3.2.1 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及型号的选定 | 第31-32页 |
3.2.2 风电机组技术指标对比 | 第32-33页 |
3.2.3 风电机组功率曲线对比 | 第33-34页 |
3.3 风电场风电机组的布置 | 第34-37页 |
3.3.1 风电机组的布置原则 | 第34-35页 |
3.3.2 无为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 | 第35页 |
3.3.3 风电机组优化布置方案 | 第35页 |
3.3.4 工程方案确定 | 第35-37页 |
3.4 风电场年上网电量计算 | 第37-41页 |
3.4.1 能量损失估算 | 第37-39页 |
3.4.2 年上网电量的计算 | 第39-41页 |
第4章 电气及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41-60页 |
4.1 风电场集电线路方案的选择 | 第41-43页 |
4.1.1 项目路径选择的原则 | 第41页 |
4.1.2 无为风电场集电线路方案对比 | 第41-43页 |
4.1.3 无为风力发电厂集电线路方案确定 | 第43页 |
4.2 工程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 第43-54页 |
4.2.1 电气一次部分主接线 | 第43-44页 |
4.2.2 短路电流计算 | 第44页 |
4.2.3 中性点接地方式 | 第44-45页 |
4.2.4 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方式 | 第45-47页 |
4.2.5 电气设备的选型 | 第47-53页 |
4.2.6 变电站的照明设计 | 第53-54页 |
4.3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 第54-60页 |
4.3.1 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 | 第54-57页 |
4.3.2 电源系统的设计 | 第57-58页 |
4.3.3 安全监视及火灾报警系统 | 第58-60页 |
第5章 风电机组测试与分析 | 第60-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