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全基因组连锁与关联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1 小麦加工品质性状测定方法第13-16页
        1.1.1 和面仪(Mixograph)第13-14页
        1.1.2 快速粘度仪(Rapid Visco-Analyzer)第14-16页
        1.1.3 混合实验仪(Mixolab)第16页
    1.2 小麦加工品质相关基因鉴定第16-23页
        1.2.1 分子标记第16-18页
        1.2.2 连锁分析与关联分析第18-23页
    1.3 小麦加工品质相关基因克隆和功能标记开发第23-26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1.5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基于全基因组的小麦加工品质性状QTL定位第28-7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2.1.1 材料第28-29页
        2.1.2 田间试验第29页
        2.1.3 加工品质性状测定第29页
        2.1.4 基因型分析及功能标记检测第29页
        2.1.5 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第29-30页
        2.1.6 候选基因发掘第30页
        2.1.7 统计分析第30页
    2.2 结果分析第30-66页
        2.2.1 加工品质性状表型分析第30-32页
        2.2.2 加工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32-34页
        2.2.3 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加密第34-44页
        2.2.4 加工品质性状QTL定位第44-61页
        2.2.5 加工品质性状的QTL簇第61-62页
        2.2.6 利用加密图谱对重要QTL区段进行标记加密第62页
        2.2.7 候选基因发掘第62-66页
    2.3 讨论第66-70页
        2.3.1 表型评估第66页
        2.3.2 加密图谱第66页
        2.3.3 QTL定位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第66-68页
        2.3.4 与加工品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第68-69页
        2.3.5 与加工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在育种中的应用第69-70页
第三章 基于全基因组的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关联分析第70-11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3.1.1 材料和田间试验第70-71页
        3.1.2 加工品质性状测定第71页
        3.1.3 基因型分析及功能标记检测第71页
        3.1.4 群体结构分析第71页
        3.1.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71页
        3.1.6 统计分析第71页
    3.2 结果分析第71-107页
        3.2.1 加工品质性状表型分析第71-78页
        3.2.2 群体结构分析第78-80页
        3.2.3 加工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80-105页
        3.2.4 与加工品质多个性状相关联的位点第105页
        3.2.5 加工品质性状与优异等位基因数的线性回归第105-107页
    3.3 讨论第107-110页
        3.3.1 关联分析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第107页
        3.3.2 与前人定位研究比较第107-108页
        3.3.3 连锁分析与关联分析比较第108-110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附录第125-151页
作者简介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叶片快速衰老控制基因RLS3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及其解毒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