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记的数据包分类机制若干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网络安全背景分析 | 第13页 |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基于数据包标记的攻击路径追溯技术 | 第14-15页 |
·基于数据包标记的攻击包区分和消除 | 第15-16页 |
·基于无标记的数据包分类及其相关技术 | 第16-17页 |
·研究的重点内容 | 第17-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网络攻击 | 第21-36页 |
·网络攻击概述 | 第21-24页 |
·网络攻击的分类 | 第22页 |
·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 | 第22-23页 |
·网络常用攻击防御技术 | 第23-24页 |
·DoS与DDoS攻击 | 第24-30页 |
·DoS攻击 | 第25-26页 |
·DDoS攻击 | 第26-27页 |
·DDoS攻击方式 | 第27-29页 |
·DDoS攻击防御技术 | 第29-30页 |
·网络拥塞控制 | 第30-35页 |
·网络拥塞的定义 | 第31页 |
·拥塞产生的原因 | 第31-32页 |
·拥塞控制机制 | 第32页 |
·拥塞控制技术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数据包分类技术 | 第36-45页 |
·数据包分类技术的发展 | 第36页 |
·数据包分类定义 | 第36-38页 |
·数据包分类技术面临的问题 | 第38-39页 |
·数据包分类经典算法 | 第39-42页 |
·数据包分类算法的重要指标 | 第42页 |
·数据包分类技术的应用 | 第42-43页 |
·现有数据包分类技术的不足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基于标记的数据包分类机制 | 第45-60页 |
·引言 | 第45页 |
·相关标识和分类方案 | 第45-46页 |
·路径标识技术 | 第45页 |
·无标记的数据包分类技术 | 第45-46页 |
·分类模型 | 第46-50页 |
·方案的基本思想 | 第46-47页 |
·标记分类方案 | 第47-48页 |
·方案实施过程 | 第48-50页 |
·试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试验数据集 | 第50-51页 |
·试验设计 | 第51页 |
·试验分析比较 | 第51-56页 |
·与无标记分类方案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方案的分析与讨论 | 第57-59页 |
·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58页 |
·部署的可扩展性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路径标识的更新与管理机制 | 第60-71页 |
·引言 | 第60页 |
·相关工作 | 第60-61页 |
·Pi-LRU优化模型 | 第61-66页 |
·方案的基本思想 | 第61-62页 |
·Pi-LRU优化方案 | 第62-63页 |
·Pi-LRU优化方案模型 | 第63-64页 |
·Pi-LRU优化方案理论验证 | 第64-66页 |
·试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试验数据集 | 第66-67页 |
·试验设计与分析比较 | 第67-68页 |
·Pi-LRU分析和讨论 | 第68-69页 |
·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69页 |
·部署的可扩展性分析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