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类 | 第11-12页 |
·洋葱雄性不育的类型 | 第12页 |
·洋葱雄性不育在形态上的表现 | 第12-13页 |
·洋葱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 | 第13-17页 |
·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位点标记的研究 | 第13-15页 |
·细胞质不育基因标记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不育细胞质的RFLP标记 | 第15-16页 |
·基于PCR的不育胞质分子标记 | 第16-17页 |
·育性恢复基因及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 | 第17-19页 |
·作物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 | 第17-18页 |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试验试剂 | 第21页 |
·植物材料菌株质粒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35页 |
·分子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 第22-23页 |
·洋葱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2页 |
·PCR反应条件优化 | 第22-23页 |
·标记的验证 | 第23页 |
·洋葱CMS相关基因orf725的原核表达分析 | 第23-28页 |
·orf725的PCR扩增 | 第23-24页 |
·载体pET32a酶切 | 第24页 |
·目的片段回收与连接 | 第24-25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与克隆筛选 | 第25-26页 |
·转化表达菌株 | 第26-28页 |
·菌体诱导曲线 | 第28页 |
·orf725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初探 | 第28-35页 |
·载体构建 | 第28-32页 |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 | 第32-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3页 |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35-40页 |
·基因组总DNA的检测分析 | 第35页 |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SCAR标记引物设计 | 第35页 |
·PCR条件优化 | 第35-38页 |
·Mg~(2+)浓度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退火温度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dNTP浓度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7页 |
·DNA聚合酶对PCR结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优化后的PCR反应条件 | 第38页 |
·SCAR标记在洋葱不育系及保持系中的验证 | 第38-40页 |
·orf725原核表达分析 | 第40-43页 |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40-42页 |
·基因orf725全长 的PCR扩增 | 第40页 |
·质粒pET32a的双酶切 | 第40页 |
·基因orf725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40-42页 |
·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后的鉴定 | 第42页 |
·外源蛋白的诱导表达生长曲线 | 第42-43页 |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725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初探 | 第43-53页 |
·orf725基因双元载体构建及检测 | 第43-47页 |
·线粒体信号肽和orf725基因的PCR扩增 | 第43-44页 |
·克隆载体pUC18的线性化 | 第44-4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第45页 |
·载体pTCK303的线性化及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检测 | 第45-47页 |
·转化用工程菌的验证 | 第47页 |
·潮霉素筛选压力的确定 | 第47-48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验证 | 第48-49页 |
·抗性筛选与PCR检测 | 第48-49页 |
·GUS染色验证 | 第49页 |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与鉴定 | 第49-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洋葱CMS基因分子标记开发与优化 | 第53页 |
·洋葱orf725基因的表达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53-54页 |
·洋葱orf725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初探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