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避雨栽培对微气候的影响 | 第12-14页 |
·对光照的影响 | 第12-13页 |
·对温度的影响 | 第13页 |
·对湿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评价指标 | 第14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14-16页 |
·光照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温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15页 |
·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15-16页 |
·避雨栽培对葡萄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6-17页 |
·叶绿素 | 第16页 |
·丙二醛 | 第16页 |
·抗氧化酶系统 | 第16-17页 |
·避雨栽培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 第17页 |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试验地点与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页 |
·试验材料及避雨棚的搭建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测定方法 | 第20-23页 |
·生长微环境的测定 | 第20页 |
·果实发育指标的测定 | 第20页 |
·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20-21页 |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总酸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光合作用及荧光的测定 | 第21-22页 |
·叶片抗氧化酶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POD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CAT活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MDA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叶片面积及厚度的测量 | 第23页 |
·叶片病害及发病率的统计 | 第23页 |
·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9页 |
·避雨栽培对葡萄生长微环境的影响 | 第24-25页 |
·避雨栽培对棚下不同位置光照强度的影响 | 第24页 |
·避雨栽培对葡萄冠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避雨栽培对叶片形态及叶绿素的影响 | 第25-27页 |
·避雨栽培对叶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避雨栽培对叶绿素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避雨栽培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避雨栽培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 第27页 |
·避雨栽培对叶片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及PSⅡ反应中心的影响 | 第27-29页 |
·避雨栽培对叶片霜霉病的预防效果 | 第29页 |
·避雨栽培对果实发育指标的影响 | 第29-32页 |
·避雨栽培对单果质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避雨栽培对果实纵横径的影响 | 第30-31页 |
·避雨栽培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31页 |
·避雨栽培对果实总糖总酸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避雨栽培对果实成熟后品质的影响 | 第32-33页 |
·避雨栽培对连续降雨天微气候及叶片生理的影响 | 第33-39页 |
·避雨栽培对连续降雨天微气候的影响 | 第33页 |
·避雨栽培对连续降雨天葡萄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避雨栽培对连续将雨天葡萄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避雨栽培对连续降雨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避雨栽培对连续降雨天叶片可溶性蛋白、超氧阴离子及过氧化氢的影响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3页 |
·避雨栽培对葡萄园微环境的影响 | 第39页 |
·避雨栽培对叶片形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9-40页 |
·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40-41页 |
·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的采收期的调控 | 第41页 |
·避雨栽培对连续阴雨天叶片生理的影响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