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月琴论文

丝弦五重奏中的中阮演奏及艺术探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序言第7-9页
第一章 作品创作背景及作品简析第9-19页
 第一节 《田头练武》的创作背景及简析第9-12页
  一、丝弦五重奏《田头练武》创作背景第9页
  二、丝弦五重奏《田头练武》作品结构分析第9-12页
 第二节 《回忆》的创作背景及简析第12-14页
  一、丝弦五重奏《回忆》创作背景第12页
  二、丝弦五重奏《回忆》作品结构分析第12-14页
 第三节 《天山之春》的创作背景及简析第14-16页
  一、丝弦五重奏《天山之春》创作背景第14-15页
  二、丝弦五重奏《天山之春》作品结构第15-16页
 第四节 《嚣板》的创作背景及简析第16-18页
  一、丝弦五重奏《嚣板》创作背景第16-17页
  二、丝弦五重奏《嚣板》作品结构分析第17-18页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中阮在丝弦五重奏中的演奏第19-32页
 第一节 中阮作为主要旋律声部第19-26页
  一、旋律类型第19-23页
   (一) 横向复合式旋律第19-20页
   (二) 和声复合式旋律第20-22页
   (三) 镶边式旋律第22-23页
  二、音色控制第23-25页
   (一) 中阮在中低音区的音色控制第23-24页
   (二) 中阮在高音区的音色控制第24-25页
  三、中阮在齐奏中的演奏第25-26页
 第二节 中阮作为主要的伴奏音型织体第26-31页
  一、动态持续性伴奏音型织体第26-27页
  二、呼应式伴奏音型织体第27-29页
  三、分散式伴奏音型织体第29-30页
  四、节奏式伴奏音型织体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中阮在丝弦五重奏中的配合第32-38页
 第一节 “识”第32-34页
 第二节 “听”第34-36页
  一、音准第34页
  二、声部之间的融合关系第34-36页
 第三节 “动”第36-37页
  一、提高配合默契程度第36-37页
  二、丰富音乐形象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页
参考书籍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勃拉姆斯《A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的作品分析和演奏心得》
下一篇:论述与彝族本土音乐相关的当代创作--以周湘林民族管弦乐《花腰三道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