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联合共检基因芯片的构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29页 |
1. 口蹄疫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口蹄疫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 第14-15页 |
·口蹄疫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 第15-16页 |
·口蹄疫的发病症状 | 第16页 |
·口蹄疫诊断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 猪水疱病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猪水疱病毒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 第18-19页 |
·猪水疱病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 第19-20页 |
·猪水疱病病毒的发病症状 | 第20页 |
·猪水疱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3. 水泡性口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水泡性口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 第22-23页 |
·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 第23-24页 |
·水泡性口炎的发病症状 | 第24页 |
·水泡性口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4. 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 第26-28页 |
·基因芯片主要技术环节 | 第26-27页 |
·基因芯片在水泡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 第27-28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43页 |
1. 材料 | 第29-31页 |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材料试剂 | 第29-30页 |
·主要试验试剂配制 | 第30-31页 |
2. 方法 | 第31-43页 |
·引物和探针设计 | 第31-33页 |
·引物设计 | 第31页 |
·探针设计 | 第31-33页 |
·阳性质粒的构建及分析 | 第33-35页 |
·病毒基因组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33页 |
·病毒目的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 | 第33-35页 |
·寡核苷酸检测芯片的制备 | 第35-37页 |
·点样及封闭过程的优化 | 第37-38页 |
·水化温度的优化 | 第37-38页 |
·封闭液配比的优化 | 第38页 |
·探针的杂交筛选 | 第38-39页 |
·PCR制备检测样品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39-40页 |
·循环数的优化 | 第40页 |
·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杂交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标记上游引物量优化 | 第40-41页 |
·杂交温度的优化 | 第41页 |
·灵敏度研究 | 第41-42页 |
·特异性研究 | 第42页 |
·重复性研究 | 第42页 |
·稳定性研究 | 第42-43页 |
试验结果 | 第43-74页 |
1. 阳性质粒的构建 | 第43-48页 |
·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病毒CDNA | 第43页 |
·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病毒阳性质粒 | 第43-44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测序及NCBI比对 | 第44-47页 |
·寡核苷酸检测芯片的制备 | 第47-48页 |
2. 点样和封闭过程的优化 | 第48-51页 |
·水化温度的优化 | 第48-49页 |
·封闭液配比的优化 | 第49-51页 |
3. 探针的杂交筛选 | 第51-52页 |
4. PCR制备检测样品条件的优化 | 第52-58页 |
·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52-55页 |
·循环数的优化 | 第55-58页 |
5. 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杂交条件的优化 | 第58-65页 |
·标记上游引物量优化 | 第58-62页 |
·杂交温度的优化 | 第62-65页 |
6. 灵敏度研究 | 第65-68页 |
7. 特异性研究 | 第68-70页 |
8. 重复性研究 | 第70-72页 |
9. 稳定性研究 | 第72-74页 |
讨论 | 第74-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8-80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8页 |
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78页 |
3. 本研究的问题与后续研究的展望 | 第78-80页 |
·本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 第78-79页 |
·后续研究的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