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页 |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0-11页 |
2 相关问题的阐述 | 第11-14页 |
·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素养的涵义 | 第11页 |
·法律素养的涵义 | 第11-12页 |
·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 第12-13页 |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第13页 |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3页 |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需要 | 第13-14页 |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4页 |
3 大学生法律素养状况调查的实证分析 | 第14-23页 |
·调查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问卷的设计内容概括 | 第15页 |
·大学生法律素养问卷主要内容调查分析 | 第15-23页 |
·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调查分析 | 第15-17页 |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 | 第17-20页 |
·大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调查分析 | 第20-23页 |
4 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法律知识匮乏 | 第23页 |
·法律信仰未形成 | 第23-24页 |
·法律应用能力不强 | 第24页 |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4-26页 |
·传统法律文化的阻碍 | 第24-25页 |
·学校环境的影响 | 第25页 |
·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25-26页 |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6页 |
·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26页 |
5 大学生法律素养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26-34页 |
·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法律民族精神 | 第27-28页 |
·理性看待和处理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27页 |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民族精神 | 第27-28页 |
·优化学校法制教育 | 第28-30页 |
·发挥学校主课堂地位 | 第28页 |
·完善高校法制教育形式 | 第28-29页 |
·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 | 第29页 |
·改善校园的法治环境 | 第29-30页 |
·有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 第30-31页 |
·提高学生家长的法律素养 | 第30页 |
·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 | 第30-31页 |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完善法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 第31-32页 |
·加强制度建构,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 | 第31-32页 |
·完善社会法治建设的大环境 | 第32页 |
·强化自我教育 | 第32-34页 |
·积累法律知识 | 第32-33页 |
·自觉养成法律意识 | 第33页 |
·提高法律应用能力 | 第33-34页 |
6.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个人简介 | 第3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