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猪链球菌的鉴定分型研究进展 | 第14-30页 |
1 生化鉴定 | 第15-16页 |
2 血清学分型 | 第16页 |
3 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 | 第16-25页 |
·多重PCR技术(Mulitiplex PCR) | 第16-18页 |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 | 第18-19页 |
·利用看家基因对猪链球菌的鉴定和分群 | 第19-21页 |
·多位点酶电泳法(MEE)技术 | 第21页 |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REA) | 第21-22页 |
·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型 | 第22-23页 |
·随机扩增核酸片段多态性分析(RAPD) | 第23页 |
·基于EF等毒力因子的分型 | 第23-24页 |
·核糖体酶切分型(Ribotyping)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30-96页 |
第二章 仔猪脑膜炎新型分离株的鉴定 | 第30-68页 |
摘要 | 第30-3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1-43页 |
·病原的检测和分离 | 第31-32页 |
·菌株、质粒和培养条件 | 第32-33页 |
·病毒的检测 | 第33页 |
·细菌的培养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血清凝集试验 | 第34-36页 |
·多重PCR(Multiplex PCR)反应 | 第36-39页 |
·毒力表型鉴定 | 第39-41页 |
·BALB/c小鼠攻毒试验 | 第41-42页 |
·细胞黏附试验 | 第42页 |
·CZ130302抗血清的制备 | 第42-43页 |
2 结果 | 第43-59页 |
·病原的鉴定 | 第43-48页 |
·血清凝集试验 | 第48-51页 |
·PCR反应 | 第51-52页 |
·毒力表型鉴定 | 第52-53页 |
·BALB/c小鼠攻毒试验 | 第53-57页 |
·小鼠攻毒脏器分布试验 | 第57-58页 |
·细胞黏附试验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ABSTRACT | 第66-68页 |
第三章 CZ130302株基因组分析及PCR定型方法的建立 | 第68-96页 |
摘要 | 第68-6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9-75页 |
·基因组测序 | 第69-70页 |
·CPS基因的补洞和拼接 | 第70页 |
·ORF分析与BPGN命名 | 第70页 |
·序列比较与进化分析 | 第70页 |
·cpn60、recN和sodA的进化树分析 | 第70-71页 |
·MLST分型 | 第71-72页 |
·CPS合成聚合酶以及翻转酶等基因分析 | 第72页 |
·CPS HGs的比对 | 第72页 |
·PCR分型方法的建立 | 第72-74页 |
·未定型菌株的定型筛选 | 第74页 |
·新定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74-75页 |
2 结果 | 第75-88页 |
·CPS的测序结果 | 第75-76页 |
·CPS HGs分析 | 第76-79页 |
·MLST分型 | 第79-80页 |
·HGs的比对结果 | 第80页 |
·cpn60、recN和sodA的进化树分析 | 第80-81页 |
·CPS的合成途径聚合酶以及翻转酶等基因分析 | 第81-82页 |
·新血清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82-84页 |
·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84-85页 |
·新型菌株毒力因子的检测 | 第85-86页 |
·新型菌株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 第86-87页 |
·荚膜电镜 | 第87页 |
·细胞黏附试验 | 第87-88页 |
3 讨论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ABSTRACT | 第94-96页 |
全文总结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