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相互持股的法律界定 | 第8-14页 |
(一) 相互持股的定义 | 第8页 |
(二) 相互持股的类型 | 第8-10页 |
1. 直接型相互持股与间接型相互持股 | 第8-9页 |
2. 垂直型相互持股与水平型相互持股 | 第9页 |
3. 单纯型相互持股、射线型相互持股与环型相互持股 | 第9-10页 |
(三) 相互持股的功能 | 第10-14页 |
1. 固化公司内部结构、防止恶意收购 | 第11-12页 |
2. 强化公司间的合作、实现长期发展 | 第12-13页 |
3. 发挥银行双重身份优势,实现内外部双重监督 | 第13-14页 |
二、日本相互持股的原因及沿革 | 第14-19页 |
(一) 日本相互持股的原因分析 | 第14-16页 |
1. 资金筹措方面的原因 | 第15页 |
2. 商业交易方面的原因 | 第15-16页 |
3. 防止并购方面的原因 | 第16页 |
(二) 日本相互持股的发展沿革 | 第16-19页 |
三、日本相互持股的弊端及规制 | 第19-28页 |
(一) 日本相互持股的弊端 | 第19-24页 |
1. 资本空洞化 | 第19-21页 |
2. 经营者控制 | 第21-23页 |
3. 对市场经济的扭曲 | 第23-24页 |
(二) 日本《公司法》对相互持股的规制 | 第24-28页 |
1. 禁止具有实际控制关系的公司间进行相互持股 | 第24-26页 |
2. 限制不具有实际控制关系公司间进行的相互持股 | 第26-28页 |
四、我国对日本相互持股的借鉴 | 第28-36页 |
(一) 我国相互持股规制现状 | 第28-29页 |
(二) 促进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将债权转化为股权 | 第29-30页 |
(三) 促进公司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发挥银行双重监督作用 | 第30-31页 |
(四) 对相互持股进行规制 | 第31-36页 |
1. 禁止具有实际控制关系的公司间进行相互持股 | 第32页 |
2. 限制相互持股公司之间的持股比例 | 第32-34页 |
3. 限制相互持股股份的权利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