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症患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6-22页 |
·研究历史 | 第16-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总结分析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 第24-28页 |
·引言 | 第24页 |
·随机森林算法 | 第24-25页 |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 第24-25页 |
·随机森林属性选择原理 | 第25页 |
·逻辑回归算法 | 第25-26页 |
·多元线性回归原理 | 第25-26页 |
·逻辑回归分析原理 | 第26页 |
·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Pearson相关系数 | 第26-27页 |
·InfoGain指数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老年人抑郁症患病高危特点分析 | 第28-46页 |
·引言 | 第28页 |
·相关工作 | 第28-30页 |
·主要技术和方法 | 第28-30页 |
·问题总结和分析 | 第30页 |
·算法设计 | 第30-32页 |
·算法框架 | 第30-31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31页 |
·人群划分 | 第31页 |
·人群特点统计 | 第31-32页 |
·实验分析 | 第32-45页 |
·实验目的和数据源 | 第32页 |
·实验环境和条件 | 第32-33页 |
·评价方法 | 第33页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3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老年人抑郁症患病高危风险因素确定 | 第46-59页 |
·引言 | 第46页 |
·相关工作 | 第46-48页 |
·主要技术和方法 | 第46-47页 |
·问题总结与分析 | 第47-48页 |
·风险属性确定算法设计 | 第48-51页 |
·算法框架 | 第48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多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关键影响因素融合 | 第50页 |
·风险因素确定 | 第50-51页 |
·实验分析 | 第51-58页 |
·实验目的和数据源 | 第51页 |
·实验环境和条件 | 第51页 |
·评价方法 | 第51页 |
·实验过程和参数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52-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老年人抑郁症患病风险评估 | 第59-67页 |
·引言 | 第59页 |
·相关工作 | 第59-61页 |
·主要技术和方法 | 第59-60页 |
·问题总结与分析 | 第60-61页 |
·风险评估算法设计 | 第61-62页 |
·算法框架 | 第61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61页 |
·风险因素选择 | 第61-62页 |
·基于逻辑回归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第62页 |
·实验分析 | 第62-66页 |
·实验目的和数据源 | 第62页 |
·实验环境和条件 | 第62-63页 |
·评价方法 | 第63页 |
·实验过程和参数 | 第63页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7-73页 |
·引言 | 第67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67-69页 |
·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 | 第67页 |
·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 | 第67-68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68页 |
·交互界面设计 | 第68-69页 |
·关键功能模块实现 | 第69-71页 |
·风险评估模块 | 第69-70页 |
·结果展示模块 | 第70-71页 |
·实验分析 | 第71-72页 |
·实验目的和数据资源 | 第71页 |
·实验环境和条件 | 第71页 |
·评价方法 | 第71页 |
·实验过程和参数 | 第71-72页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73-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