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新工艺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24页 |
| ·青贮饲料简介 | 第9-14页 |
| ·青贮饲料起源 | 第9页 |
| ·青贮饲料的优势 | 第9-10页 |
| ·青贮饲料的类型 | 第10-12页 |
| ·我国青贮饲料的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青贮饲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青贮发酵原理及进程 | 第14-15页 |
| ·青贮发酵原理 | 第14页 |
| ·青贮发酵的基本过程 | 第14-15页 |
| ·青贮饲料中的主要微生物及青贮饲料品质的评定 | 第15-22页 |
| ·青贮饲料中的主要微生物 | 第15-17页 |
| ·青贮饲料品质的评定 | 第17-2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7页 |
|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 ·主要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 ·秸秆预处理 | 第26页 |
| ·青贮饲料生产工艺流程 | 第26页 |
| ·纤维素酶处理秸秆最适条件试验 | 第26-27页 |
| ·培养基 | 第27页 |
| ·基础培养基的优化 | 第27-28页 |
| ·白菜用量对发酵液pH 的影响 | 第27页 |
| ·西红柿用量对发酵液pH 的影响 | 第27-28页 |
| ·黄豆用量对发酵液pH 的影响 | 第28页 |
| ·乳酸菌接种量对发酵液pH 的影响 | 第28页 |
| ·正交试验优化基础培养基 | 第28页 |
| ·乳酸发酵玉米秸秆的条件优化 | 第28-29页 |
| ·接菌量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发酵时间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 第29页 |
| ·发酵温度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 第29页 |
| ·秸秆长度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 第29页 |
| ·正交试验优化添加乳酸菌条件 | 第29页 |
| ·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 | 第29-33页 |
| ·先添加纤维素酶后接种乳酸菌 | 第30-31页 |
| ·先接种乳酸菌后添加纤维素酶 | 第31-33页 |
| ·同时接种乳酸菌和添加纤维素酶 | 第33页 |
| ·青贮饲料新工艺条件的小试试验 | 第33-34页 |
| ·青贮饲料指标检测 | 第34-36页 |
| ·微生物检测 | 第34-35页 |
| ·理化指标检测 | 第35-36页 |
|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 | 第36-37页 |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66页 |
| ·玉米秸秆主要成分分析 | 第37页 |
| ·纤维素酶最适作用条件试验 | 第37-38页 |
| ·纤维素酶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37-38页 |
| ·纤维素酶最佳作用温度的确定 | 第38页 |
| ·基础培养基各成分用量的确定 | 第38-43页 |
| ·白菜用量的确定 | 第38-39页 |
| ·西红柿用量的确定 | 第39-40页 |
| ·黄豆用量的确定 | 第40-41页 |
| ·乳酸菌接种量的确定 | 第41-42页 |
| ·正交试验优化基础培养基结果 | 第42-43页 |
| ·乳酸菌发酵玉米秸秆条件的确定 | 第43-46页 |
| ·乳酸菌接种量的确定 | 第43页 |
| ·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发酵温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 ·秸秆长度的确定 | 第45页 |
| ·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 ·添加纤维素酶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 第46-60页 |
| ·先加纤维素酶后接种 | 第46-50页 |
| ·先接种乳酸菌后添加纤维素酶 | 第50-57页 |
|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同时添加 | 第57-60页 |
| ·青贮饲料发酵新工艺条件下的指标检测 | 第60-66页 |
| ·青贮饲料中微生物的检测 | 第60-61页 |
| ·青贮饲料理化指标分析 | 第61-65页 |
| ·感官评定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