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创新点 | 第13页 |
第一章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概述 | 第13-21页 |
一、“微时代”的概念界定与传播特征 | 第13-16页 |
(一)“微时代”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二)“微时代”的传播特征 | 第14-16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构成条件 | 第16-17页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 | 第16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成的基本条件 | 第16-17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 第17-19页 |
(一)以课堂教学、开会、谈话为主的传统载体 | 第17-18页 |
(二)以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媒体传播和活动为主的现代载体 | 第18-19页 |
四、“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载体 | 第19-21页 |
(一)以微博为交流平台的媒体传播载体 | 第19-20页 |
(二)以微信为通信工具的大众传播载体 | 第20页 |
(三)以微公益为慈善平台的活动载体 | 第20-21页 |
第二章“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状 | 第21-26页 |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一)大学生对于微博、微信和微公益的使用和认知现状 | 第22-23页 |
(二)大学生对于微博、微信和微公益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看法 | 第23页 |
二、“微时代”背景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的机遇 | 第23-24页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的内容更加透明化和丰富化 | 第23-24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第24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呈多元化发展 | 第24页 |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面临的挑战 | 第24-26页 |
(一)微载体蕴含内容的复杂化动摇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 第25页 |
(二)微载体传播方式的裂变化加剧着教育载体可控性的难度 | 第25-26页 |
(三)信息的快速更新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形式 | 第26页 |
第三章“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26-32页 |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载体创新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27-28页 |
(一)教育队伍建设 | 第27页 |
(二) 丰富高校“两课”教学内容 | 第27-28页 |
(三)运用新兴媒体创新课堂教育方式 | 第28页 |
二、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载体创新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28-30页 |
(一)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 第29页 |
(二)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 | 第29页 |
(三)积极开展智能手机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29-30页 |
三、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网络载体创新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30-31页 |
(一)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 第30页 |
(二)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 第30-31页 |
(三)充分把握微博、微信的时代特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 | 第31页 |
四、以微公益为主的活动载体创新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31-32页 |
(一) 传统的活动形式需要不断丰富,突出活动载体的“育人”功能 | 第31页 |
(二)微公益活动需要积极倡导,增加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