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引言 | 第13-17页 |
| 第一章 模型聚类简介 | 第17-35页 |
| ·混合模型 | 第17-18页 |
| ·高斯混合模型参数估计与聚类 | 第18-24页 |
| ·模型选择 | 第24页 |
| ·高斯混合模型在高维数据聚类中的困难 | 第24-25页 |
| ·基于惩罚降维的高斯混合模型 | 第25-31页 |
| ·基于特征提取的高斯混合模型 | 第31-35页 |
| 第二章 惩罚混合共因子分析模型聚类 | 第35-57页 |
| ·混合共因子分析模型 | 第35-36页 |
| ·惩罚混合共因子分析模型 | 第36-37页 |
| ·惩罚混合共因子分析模型参数估计与聚类 | 第37-45页 |
| ·数据模拟试验 | 第45-50页 |
| ·PMCFA在小圆蓝细胞瘤基因表达数据中的应用 | 第50-54页 |
| ·PMCFA在宫颈癌miRNA表达数据中的应用 | 第54-57页 |
| 第三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7-66页 |
| ·宫颈癌新鲜组织标本的收集 | 第57页 |
| ·细胞培养 | 第57-58页 |
| ·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 | 第58-59页 |
| ·原位杂交 | 第59页 |
|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第59-60页 |
|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 第60-61页 |
| ·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 第61-62页 |
| ·体外细胞功能实验 | 第62-64页 |
|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 第64页 |
| ·在体裸鼠肺转移实验 | 第64页 |
|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 | 第64-65页 |
| ·实验统计学方法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 ·hsa-miR1405p的表达分析 | 第66-68页 |
| ·hsa-miR1405p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 第68-70页 |
| ·hsa-mi R1405p过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系体内成瘤与转移 | 第70-72页 |
| ·预测并验证hsa-miR1405p的靶基因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分子标签 | 第74-89页 |
|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74-75页 |
| ·临床和人口学指标与GBM生存的关联 | 第75-80页 |
| ·GBM的RNA预后表达标签的鉴定 | 第80-85页 |
| ·GBM分子预后标签的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 | 第85-87页 |
| ·不同分子标签预后能力的比较 | 第87-8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10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