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概述 | 第14-19页 |
1.立题依据 | 第14-16页 |
2.组方分析 | 第16-19页 |
·组方构成 | 第16页 |
·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第一章 桃红四物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9-47页 |
1.仪器与试药 | 第19-20页 |
·仪器 | 第19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19-20页 |
2.制备工艺路线设计 | 第20页 |
3.组方药材的鉴定 | 第20页 |
4.醇提工艺研究 | 第20-26页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药材的吸醇率考察 | 第20页 |
·醇提正交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醇提正交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21-26页 |
5.水提工艺研究 | 第26-33页 |
·熟地黄、白芍药材的吸水率考察 | 第26页 |
·水提正交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水提正交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27-33页 |
6.浓缩工艺研究 | 第33-34页 |
·醇提液浓缩工艺研究 | 第33-34页 |
·水提液浓缩工艺研究 | 第34页 |
7.干燥工艺研究 | 第34-37页 |
·辅料种类的筛选 | 第34-35页 |
·辅料用量的筛选 | 第35页 |
·相对密度的考察 | 第35-36页 |
·进风温度的考察 | 第36页 |
·进样量的考察 | 第36-37页 |
8.成型工艺研究 | 第37-44页 |
·辅料的筛选 | 第37-40页 |
·成型工艺的优化 | 第40-41页 |
·颗粒剂的性能考察 | 第41-44页 |
9.桃红四物颗粒的制备工艺总结 | 第44-45页 |
·制备工艺 | 第44页 |
·制备工艺流程图 | 第44-45页 |
10.讨论 | 第45-46页 |
·桃红四物颗粒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45页 |
·桃红四物颗粒醇提工艺中考察指标的选择 | 第45页 |
·桃红四物颗粒水提工艺中考察指标的选择 | 第45页 |
·桃红四物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的讨论 | 第45-46页 |
·桃红四物颗粒成型工艺辅料的选择 | 第46页 |
11.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二章 桃红四物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47-68页 |
1.仪器与试药 | 第47-48页 |
·仪器 | 第47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47-48页 |
2.定性鉴别研究 | 第48-50页 |
·红花的定性鉴别 | 第48-49页 |
·当归、川芎的定性鉴别 | 第49页 |
·白芍的定性鉴别 | 第49-50页 |
3.含量测定 | 第50-63页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 | 第50-56页 |
·芍药苷含量测定 | 第56-63页 |
4.颗粒剂通则检查 | 第63-66页 |
·粒度 | 第63页 |
·水分 | 第63-64页 |
·溶化性 | 第64页 |
·重金属检查 | 第64-65页 |
·砷盐检查 | 第65-66页 |
5.讨论 | 第66-67页 |
·桃红四物颗粒薄层鉴别的讨论 | 第66页 |
·桃红四物颗粒含量测定的讨论 | 第66-67页 |
·桃红四物颗粒的通则检查 | 第67页 |
6.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三章 桃红四物颗粒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 第68-76页 |
1.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实验动物 | 第68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68页 |
·仪器 | 第68-69页 |
2.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69页 |
·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69页 |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69页 |
·血液流变学测定 | 第69页 |
·血清中ET-1、NO的测定 | 第69-7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70页 |
3.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桃红四物颗粒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70-71页 |
·桃红四物颗粒对大鼠血清ET-1 的影响 | 第71-72页 |
·桃红四物颗粒对大鼠血清NO的影响 | 第72-73页 |
4.讨论 | 第73-75页 |
·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73-74页 |
·血液流变学在血瘀证研究中的意义 | 第74页 |
·ET-1、NO在血瘀证研究中的意义 | 第74-75页 |
5.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综述 | 第8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