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在透水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粘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17-31页 |
·试验准备 | 第17-21页 |
·原材料 | 第17-20页 |
·高粘度改性沥青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20-21页 |
·改性剂掺量对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21-28页 |
·SBS(4%)与不同掺量废橡胶粉复合改性 | 第21-22页 |
·SBS(5%)与不同掺量废橡胶粉复合改性 | 第22-24页 |
·SBS(6%)与不同掺量废橡胶粉复合改性 | 第24-25页 |
·SBS(7%)与不同掺量废橡胶粉复合改性 | 第25-26页 |
·废橡胶粉与SBS的最佳掺量 | 第26-28页 |
·增粘剂掺量的确定 | 第28-29页 |
·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不同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比较 | 第31-45页 |
·各种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比较 | 第31-34页 |
·SINOTPS高粘度改性沥青 | 第31-32页 |
·RMC高粘度改性沥青 | 第32页 |
·壳牌高粘度改性沥青 | 第32-33页 |
·各种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 | 第33-34页 |
·感温性研究 | 第34-36页 |
·针入度指数 | 第34-35页 |
·针入度粘度指数 | 第35-36页 |
·抗老化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流变性能研究 | 第37-43页 |
·动态剪切试验原理 | 第38-39页 |
·原样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 第39-42页 |
·RTFOT老化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高粘改性沥青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45-59页 |
·原材料性能检测 | 第45-47页 |
·沥青 | 第45页 |
·集料 | 第45-46页 |
·填料 | 第46-47页 |
·配合比设计 | 第47-52页 |
·目标空隙率的确定 | 第47-48页 |
·矿料的最大粒径 | 第48页 |
·级配的初选 | 第48-50页 |
·级配的确定 | 第50-52页 |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第52-57页 |
·最大油石比 | 第52-55页 |
·最小油石比 | 第55-56页 |
·最佳油石比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高粘改性沥青OGFC混合料性能研究 | 第59-75页 |
·马歇尔试验 | 第59-60页 |
·高温稳定性 | 第60-63页 |
·低温抗裂性 | 第63-66页 |
·水稳定性 | 第66-69页 |
·抗滑性 | 第69-72页 |
·路面抗滑值 | 第69-71页 |
·构造深度 | 第71-72页 |
·渗水系数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