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 | 第8页 |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9页 |
| ·研究重点 | 第9页 |
| ·研究难点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国外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国内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2 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和功能 | 第13-18页 |
| ·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 | 第13页 |
|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 第13-14页 |
| ·网络政治参与的直接性 | 第13-14页 |
| ·网络政治参与的隐蔽性 | 第14页 |
| ·网络政治参与的便捷性 | 第14页 |
| ·网络政治参与的效能 | 第14-18页 |
| ·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效能 | 第14-16页 |
| ·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效能 | 第16-18页 |
| 3 网络政治参与模式分析 | 第18-26页 |
| ·规范型网络政治参与模式 | 第18-21页 |
| ·“倒三角”且文化素质高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 | 第18页 |
| ·及时的政府回应 | 第18-20页 |
| ·高制度化水平 | 第20-21页 |
| ·引导型网络政治参与发展模式 | 第21-22页 |
| ·“直筒型”且文化素质较高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 | 第21页 |
| ·引导性的政府回应 | 第21-22页 |
| ·较高的制度化水平 | 第22页 |
| ·自发向规范转变的网络政治参与模式 | 第22-25页 |
| ·“金字塔”且文化素质较低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 | 第22-23页 |
| ·相对滞后的政府回应 | 第23-24页 |
| ·较低的制度化水平 | 第24-25页 |
| ·几点结论 | 第25-26页 |
| 4 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化 | 第26-31页 |
|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文化素质培育 | 第26-27页 |
| ·教育机制改革 | 第26-27页 |
| ·提高网民权利和义务意识 | 第27页 |
| ·主流媒体与网络舆论 | 第27页 |
| ·网络政务平台建设 | 第27-28页 |
| ·现代型服务政府的构建 | 第28-29页 |
|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政府职能 | 第28-29页 |
| ·提升公务员素质,健全政府评价体系 | 第29页 |
| ·网络政治参与规范体系建设 | 第29-31页 |
| ·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 | 第29-30页 |
| ·网络政治参与法律体系建设 | 第30-31页 |
| 5 结束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