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锂电池温度场研究及优化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注释表 | 第10-11页 |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12-14页 |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简介 | 第14-16页 |
| ·铅酸电池 | 第14页 |
| ·镍氢电池 | 第14-15页 |
| ·锂离子电池 | 第15-16页 |
| ·石墨烯电池 | 第16页 |
| ·纯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 | 第16-21页 |
|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的方法 | 第18-19页 |
| ·电池组热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本论文任务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的热物性参数 | 第23-30页 |
| ·动力电池的基本性能参数 | 第23-24页 |
| ·某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24-27页 |
| ·某型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锂电池单体内部温度场研究及数值计算 | 第30-41页 |
| ·锂电池单体生热原理 | 第30-31页 |
| ·锂电池单体生热量 | 第31-32页 |
| ·锂电池单体的数学模型 | 第32-36页 |
| ·导热基本理论 | 第32-34页 |
| ·电池单体的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 ·锂离子单体电池数值模拟 | 第36-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锂电池单体热电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41-54页 |
| ·ANSYS热电耦合分析 | 第41-43页 |
| ·建立单体热电耦合模型 | 第43-44页 |
| ·锂电池单体的仿真计算 | 第44-46页 |
| ·不同因素下锂电池温度场分析 | 第46-52页 |
| ·不同散热面的影响 | 第46-50页 |
| ·不同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不同外壳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锂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设计 | 第54-66页 |
| ·优化设计理论 | 第54-57页 |
| ·优化设计基本理论 | 第54-55页 |
| ·优化设计流程 | 第55-57页 |
| ·生成电池组分析文件 | 第57-59页 |
| ·构建电池组优化控制文件 | 第59-60页 |
| ·优化算法分析及求解 | 第60-63页 |
| ·电池箱恶劣工况下的散热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电池箱强制风冷设计 | 第66-74页 |
| ·电池箱通风道的设计 | 第66-67页 |
| ·电池箱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67-70页 |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68-70页 |
| ·散热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 ·改进设计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74-75页 |
|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 附录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