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亚硝酸根在化学修饰电极中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生物酶传感法 | 第10-11页 |
·无酶传感法 | 第11页 |
·电催化还原法 | 第11-13页 |
·电催化氧化法 | 第13-14页 |
·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化学修饰电极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 | 第14-15页 |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 第15-16页 |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16-17页 |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rGO/NPANI 复合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19-34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0-21页 |
·GC 电极的预处理 | 第21页 |
·rGO/NPANI 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21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3页 |
·NPANI 的电化学合成 | 第22-23页 |
·rGO/NPANI 复合膜的形貌表征 | 第23页 |
·不同复合膜的电化学表征 | 第23-24页 |
·亚硝酸根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24-25页 |
·pH 对 rGO/NPANI/GCE 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GO 电还原时间对 rGO/NPANI/GCE 电活性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 第26-27页 |
·GO 浓度对 rGO/NPANI/GCE 电活性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NPANI 电聚合圈数对 rGO/NPANI/GCE 电活性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扫描速度对 rGO/NPANI/GCE 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rGO/NPANI 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检测 | 第30-31页 |
·抗干扰能力 | 第31-32页 |
·稳定性和回收率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MnO_2/rGO/NPANI 复合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5页 |
·MnO_2/rGO/NPANI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5-36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3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6-45页 |
·二氧化锰的表征 | 第36-37页 |
·不同复合膜的电化学表征 | 第37-38页 |
·亚硝酸根在不同二氧化锰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行为 | 第38-40页 |
·氧化物浓度对 MnO_2/rGO/NPANI 修饰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pH 对 MnO_2/rGO/NPANI 修饰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扫描速度对 MnO_2/rGO/NPANI 修饰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MnO_2/rGO/NPANI 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行为 | 第42-43页 |
·抗干扰能力 | 第43-44页 |
·稳定性和回收率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CuO/rGO/NPAN 复合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46-57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7页 |
·CuO/rGO/NPANI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7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47-4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8-56页 |
·氧化铜的表征 | 第48-49页 |
·不同复合修饰膜的电化学表征 | 第49-50页 |
·亚硝酸根在不同氧化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50-52页 |
·pH 对 CuO/rGO/NPANI 修饰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扫描速度对 CuO/rGO/NPANI 修饰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3页 |
·CuO/rGO/NPANI 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行为 | 第53-55页 |
·抗干扰能力 | 第55-56页 |
·稳定性和回收率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