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离子型稀土尾砂的高岭土分选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 ·国内外稀土资源概况 | 第9-10页 |
| ·离子型稀土矿资源概况 | 第10页 |
| ·离子型稀土尾砂造成的危害 | 第10-11页 |
| ·国内稀土尾砂利用概况 | 第11-12页 |
| ·物理选矿方法 | 第12-16页 |
| ·重选 | 第12-14页 |
| ·磁选 | 第14-16页 |
| ·浮选 | 第16页 |
| ·我国高岭土资源使用现状 | 第16-19页 |
| ·高岭土除铁增白技术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 ·高岭土的铁赋存状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高岭土除铁增白技术研究现状进展 | 第19-21页 |
| ·主要目标和任务及课题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 ·主要目标和任务 | 第21页 |
| ·课题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 3 实验过程 | 第22-27页 |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 ·实验过程 | 第23-24页 |
| ·稀土尾砂矿物性质分析 | 第23页 |
| ·稀土尾砂矿物分选实验 | 第23-24页 |
| ·漂白除铁实验 | 第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第24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4页 |
| ·MLA工艺矿物学分析 | 第24-25页 |
| ·筛分分析 | 第25页 |
| ·沉降法水析 | 第25-26页 |
| ·差热分析(DTA) | 第26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SEM) | 第26页 |
| ·白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 4 南方离子型稀土尾砂性质的研究 | 第27-43页 |
| ·稀土尾砂的化学成分 | 第27-28页 |
| ·稀土尾砂的XRD分析 | 第28页 |
| ·稀土尾砂的MLA工艺矿物学分析 | 第28-34页 |
| ·矿物组成 | 第28-29页 |
| ·稀土尾砂的主要矿物化学成分 | 第29-30页 |
| ·稀土尾砂的主要矿物嵌布状态 | 第30-34页 |
| ·分级试验 | 第34-41页 |
| ·各粒级粒度分布 | 第35页 |
| ·部分粒级XRD分析 | 第35-36页 |
| ·差热分析 | 第36-37页 |
| ·扫描电镜(SEM)形貌分析 | 第37-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5 南方离子型稀土尾砂的分选试验 | 第43-51页 |
| ·稀土尾砂分选可行性研究 | 第43-45页 |
| ·摇床试验 | 第43-44页 |
| ·磁选除铁试验 | 第44-45页 |
| ·分选流程的确定 | 第45-47页 |
| ·稀土尾砂的分选 | 第47-50页 |
| ·螺旋分级 | 第47页 |
| ·水力旋流分级 | 第47-49页 |
| ·高梯度磁选 | 第49-50页 |
| ·分选流程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6 南方离子型稀土尾砂漂白除铁工艺的研究 | 第51-58页 |
| ·还原-络合漂白除铁试验 | 第51-57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保险粉用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漂白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加药次数的影响 | 第55页 |
| ·草酸用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漂白前后样品对比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7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