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赣江大堤景观带规划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南昌水资源丰富 | 第10页 |
·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 | 第10页 |
·滨江空间与生态环境 | 第10-11页 |
·联系城市空间的纽带 | 第11页 |
·国内外滨水空间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国外滨水空间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国内滨水空间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城市滨水空间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理论 | 第17-23页 |
·滨水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 第17-18页 |
·滨水空间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城市滨江景观设计理论 | 第20-23页 |
3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 第23-27页 |
·长沙湘江风光带规划设计 | 第23-25页 |
·上海外滩滨水景观改造设计 | 第25-26页 |
·广州珠江景观带规划设计 | 第26-27页 |
4 南昌市滨江景观带规划设计 | 第27-56页 |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项目概况 | 第27-29页 |
·区位特点 | 第29-30页 |
·现状概况 | 第30-34页 |
·规划目标 | 第34页 |
·功能定位 | 第34-35页 |
·规划原则 | 第35-37页 |
·防洪排涝、生态安全的原则 | 第35-36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6页 |
·整体连续性的原则 | 第36页 |
·滨江景观特色性和可识别性的原则 | 第36页 |
·开放性、可达性和动态性原则 | 第36-37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37页 |
·总体规划与分区组团景观设计 | 第37-45页 |
·总体规划 | 第37-38页 |
·南昌及江西历史文化组团 | 第38-40页 |
·中国典型文化组团 | 第40-43页 |
·世界典型文化组团 | 第43-45页 |
·交通规划设计 | 第45-49页 |
·道路系统 | 第45-49页 |
·交通设施 | 第49页 |
·道路分级 | 第49页 |
·植物种植设计 | 第49-52页 |
·设计原则 | 第49页 |
·设计目标 | 第49页 |
·设计内容 | 第49-52页 |
·灯光照明及配套设施设计 | 第52-56页 |
·灯光照明设计 | 第52-53页 |
·设施分布图 | 第53-54页 |
·雕塑设施图 | 第54页 |
·游戏设施图 | 第54页 |
·指示牌设施图 | 第54-55页 |
·交通设施图 | 第55页 |
·坐凳设施图 | 第55-56页 |
·给排水设计 | 第56页 |
5 结语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