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7-18页 |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理论 | 第19-27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念 | 第19-22页 |
| ·教育及其功能 | 第19-21页 |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21-2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2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 | 第22-24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客观性 | 第22-23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复合性 | 第23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变动性 | 第23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长期性 | 第23-24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 | 第24页 |
| ·受教育者自身的参与程度 | 第24-25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 | 第25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 第25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氛围 | 第25页 |
| ·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内容 | 第27-38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 第27-29页 |
|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 第27-28页 |
| ·明确科学的奋斗目标 | 第28页 |
| ·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 第28-29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 | 第29-31页 |
| ·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 第29页 |
| ·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 第29-30页 |
| ·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 | 第30-31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 第31-33页 |
| ·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 | 第32页 |
| ·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 | 第32页 |
| ·促进理想的人格完善 | 第32-33页 |
| ·培养不竭的创新能力 | 第33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 | 第33-35页 |
| ·明确合理行为目的 | 第33-34页 |
| ·促进思想积极向上 | 第34页 |
| ·树立先进榜样模范 | 第34页 |
| ·培养人文情感关怀 | 第34-35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 第35-36页 |
| ·引领主流文化功能 | 第35页 |
| ·选择先进文化功能 | 第35-36页 |
| ·整合多样文化功能 | 第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强化 | 第38-5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表现 | 第38-42页 |
| ·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弱化 | 第38-39页 |
| ·社会协调保证功能弱化 | 第39-40页 |
| ·切实有效育人功能弱化 | 第40页 |
| ·科学合理激励功能弱化 | 第40-41页 |
| ·选择引领文化功能弱化 | 第41-4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原因 | 第42-46页 |
| ·价值多元弱化导向功能 | 第42-43页 |
| ·环境复杂弱化保证功能 | 第43页 |
| ·实效缺乏弱化育人功能 | 第43-44页 |
| ·认知失误弱化激励功能 | 第44-45页 |
| ·引领不力弱化文化功能 | 第45-46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化的探索 | 第46-51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强化 | 第47-48页 |
| ·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功能的强化 | 第48页 |
|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强化 | 第48-49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功能的强化 | 第49-50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强化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