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有关社会医疗保险意义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补偿方面的研究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创新和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社会医疗保险的内容 | 第19-21页 |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含义 | 第19-20页 |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特点 | 第20页 |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组成 | 第20-21页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第21-26页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21-22页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容 | 第22-26页 |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 | 第26页 |
·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失灵 | 第26-27页 |
·政府介入的合理性 | 第27-29页 |
第3章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概况 | 第29-35页 |
·运城市社会经济情况及个案选取的依据 | 第29-31页 |
·样本选择的依据 | 第29页 |
·样本的代表性 | 第29页 |
·运城市概况 | 第29-31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情况 | 第31-35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现状 | 第31-33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规模 | 第33-34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支出与结余 | 第34-35页 |
第4章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分析评价 | 第35-46页 |
·补偿水平分析 | 第35-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5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偿水平 | 第35-36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补偿水平分析 | 第36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补偿情况补偿分析 | 第36-37页 |
·影响补偿水平的因素分析 | 第37-43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析 | 第37-38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分析 | 第38-41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分析 | 第41-42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分析 | 第42-43页 |
·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评价 | 第43-46页 |
·补偿情况评价 | 第43页 |
·影响补偿水平的因素评价 | 第43-46页 |
第5章 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相关对策 | 第46-54页 |
·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第46-47页 |
·加大宣传力度 | 第46页 |
·做好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 | 第46-47页 |
·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 第47-49页 |
·实行多元化筹资方式 | 第47页 |
·建立多元筹资渠道 | 第47-48页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筹资标准 | 第48-49页 |
·进一步加强化政府的筹资责任 | 第49页 |
·合理控制运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 | 第49-51页 |
·控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的建议 | 第51-52页 |
·建立医保基金的风险预警机制 | 第51页 |
·把握基金适度结余原则 | 第51-52页 |
·完善补偿机制 | 第52-54页 |
·设置合理的起付线 | 第52页 |
·按合理的比例分担 | 第52页 |
·封顶线 | 第52-53页 |
·混合支付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1、结论 | 第54页 |
2、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