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8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8-10页
     ·国内勘探研究概况第8-9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9-1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研究范围及层位第10-1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1页
   ·技术路线第11页
   ·完成工作量第11-13页
   ·取得的成果第13-14页
第2章 地质背景及油气勘探开发现状第14-25页
   ·地质背景第14-16页
     ·地理位置第14页
     ·构造位置第14-15页
     ·区域地层第15-16页
   ·目的层特征第16-21页
     ·飞仙关组研究概况第16-17页
     ·飞仙关组界面划分及依据第17-19页
     ·飞仙关组地层特征第19-21页
   ·油气勘探开发现状第21-25页
第3章 构造特征第25-40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25-28页
   ·局部构造特征第28-34页
     ·北西向构造带第28-30页
     ·北东向构造带第30-33页
     ·小结第33-34页
   ·川东北地区构造样式分析第34-40页
     ·褶皱构造样式第35页
     ·叠瓦冲断构造样式第35-36页
     ·反冲断层构造第36页
     ·双向逆冲断层—褶皱构造样式第36页
     ·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和三角带第36-37页
     ·断弯褶皱样式第37-38页
     ·断展褶皱和断滑褶皱第38-40页
第4章 构造演化第40-47页
   ·区域构造演化第40-41页
   ·川东北地区构造形成期次第41-43页
   ·局部构造演化史第43-46页
     ·罗家寨构造演化分析第43-45页
     ·金珠坪构造演化分析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油气生成与成藏第47-71页
   ·烃源岩及油气成藏研究概况第47-48页
   ·烃源岩的分布第48-52页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1l)第49页
     ·中二叠统梁山组(P_2l)第49页
     ·中二叠统栖霞+茅口组(P_2q+m)第49页
     ·上二叠统龙潭组(P_3l)第49页
     ·上二叠统大隆组/长兴组(P_3d/P_3ch)第49-52页
   ·烃源岩特征第52-59页
     ·有机质丰度第52-53页
     ·有机质类型第53-56页
     ·有机质热演化特征第56-59页
   ·成藏机理第59-64页
     ·成藏地质条件第59-61页
     ·油气运移特征第61-62页
     ·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第62-64页
   ·油气成藏模式第64-67页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成藏模式第64-65页
     ·不同方向构造带成藏特征第65-67页
   ·构造发育史与成藏史匹配关系分析第67-71页
第6章 结论与认识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中地区中古5-7井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塔中10号构造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内礁滩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