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林油田东16加密井网区块低渗透油层沉积微相及流动单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7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页 |
·研究区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 第13-15页 |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 | 第17-22页 |
·层序地层学概述 | 第17页 |
·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 | 第17-18页 |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对比 | 第18-22页 |
第三章 50个时间单元沉积微相研究 | 第22-32页 |
·沉积特征及微相类型研究 | 第22-25页 |
·测井相模式建立 | 第25-29页 |
·重点时间单元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精细解剖 | 第29页 |
·全区50个单元储层整体性研究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32-35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32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32-33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33-35页 |
第五章 重点沉积时间单元流动单元研究 | 第35-44页 |
·流动单元特征及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流动单元特征 | 第35页 |
·流动单元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参数选择及流动单元划分 | 第37-38页 |
·评价参数选择 | 第37-38页 |
·流动单元划分 | 第38页 |
·流动单元综合评价 | 第38-44页 |
·研究区流动单元分布特征 | 第38-42页 |
·流动单元级别整体评价 | 第42-43页 |
·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 第43-44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图 | 第50-60页 |
论文摘要 | 第60-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