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0-1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本文创新点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2-18页 |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发展 | 第12-14页 |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 第14页 |
三、真实盈余管理的内涵 | 第14-15页 |
四、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15页 |
五、终极控制人内涵 | 第15-16页 |
六、终极控制人特征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终极控制人、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21-24页 |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 | 第21-23页 |
二、终极控制人与真实盈余管理 | 第23页 |
三、终极控制人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相关研究的评价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 第26-32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一、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页 |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7-28页 |
四、终极产权理论 | 第28页 |
第二节 假设提出 | 第28-32页 |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 | 第28-29页 |
二、控制权比例、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 | 第29-30页 |
三、两权分离程度、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 | 第30-31页 |
四、终极产权性质、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2-38页 |
第一节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来源 | 第32页 |
第二节 定义变量 | 第32-36页 |
一、被解释变量 | 第32-33页 |
二、解释变量 | 第33-34页 |
三、控制变量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构建模型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回归分析 | 第41-46页 |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 | 第41-43页 |
二、控制权比例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三、两权分离程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46-4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9-5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9-52页 |
一、结论 | 第49-50页 |
二、建议 | 第50-52页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2-54页 |
一、研究局限 | 第52-53页 |
二、未来的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