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城市公园植物群落节约性评价及优化模式构建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 | 第15页 |
·节约型园林植物群落 | 第15-16页 |
·节约型园林植物群落配置 | 第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节约型园林绿地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国外节约型园林绿地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内节约型园林绿地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园林植物群落节约性评价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区划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宁波、泸州城市公园植物群落调查研究 | 第22-3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自然环境 | 第22页 |
·社会经济 | 第22-23页 |
·历史文化 | 第23页 |
·绿化建设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调查对象 | 第23-24页 |
·调查内容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重要值 | 第25页 |
·物种多样性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物种组成 | 第26-27页 |
·树种重要值 | 第27-30页 |
·群落类型 | 第30-32页 |
·物种多样性 | 第32-3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3-34页 |
3 宁波、泸州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综合节约性评价 | 第34-59页 |
·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与原则 | 第34-35页 |
·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 第34页 |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4-35页 |
·评价步骤 | 第35-37页 |
·评价结构建立 | 第35页 |
·判断矩阵构造 | 第35页 |
·层次单排序 | 第35-36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36页 |
·综合评价分值计算 | 第36-37页 |
·评价体系构建 | 第37-40页 |
·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指标权重 | 第38-40页 |
·植物群落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典型植物群落实例分析 | 第46-59页 |
·山地型植物群落 | 第46-50页 |
·密林型植物群落 | 第50-54页 |
·近自然型植物群落 | 第54-59页 |
4 中亚热带节约型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建议与措施 | 第59-6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建议与措施 | 第60-69页 |
·物种选择 | 第60-63页 |
·群落设计 | 第63-68页 |
·种植与养护管理 | 第68-69页 |
5 中亚热带节约型城市公园植物群落配置优化模式 | 第69-75页 |
·节地型植物群落 | 第69-71页 |
·立体绿化群落模式 | 第69-70页 |
·“林荫型”绿化群落模式 | 第70-71页 |
·节水型植物群落 | 第71-72页 |
·“乔-灌-地被”复合群落模式 | 第71-72页 |
·密林型群落模式 | 第72页 |
·节材型植物群落 | 第72-75页 |
·利用乡土植物构建地带性群落模式 | 第73页 |
·构建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群落模式 | 第73-75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讨论 | 第76-78页 |
·创新点 | 第76页 |
·不足点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A 宁波调查公园植物种类汇总表 | 第81-85页 |
附录 B 泸州调查公园植物种类汇总表 | 第85-89页 |
附录 C 本文涉及的主要植物种名、学名 | 第89-99页 |
附录 D 专家评价指标调查咨询问卷 | 第99-102页 |
附录 E 评价因子判定标准表 | 第102-104页 |
附录 F 宁波城市公园调查绿地植物群落照片 | 第104-108页 |
附录 G 泸州城市公园调查绿地植物群落照片 | 第108-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