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6-18页 |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 第20-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1-24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24-39页 |
·汇率传递的理论演绎 | 第25-32页 |
·传统宏观经济学视角 | 第25-27页 |
·微观经济学视角 | 第27-29页 |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视角 | 第29-31页 |
·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效应视角 | 第31-32页 |
·汇率传递的实证研究 | 第32-37页 |
·汇率直接传递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32-34页 |
·汇率间接传递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34-36页 |
·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的相关研究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汇率传递理论模型分析 | 第39-58页 |
·汇率直接传递理论模型 | 第40-51页 |
·依市场定价模型 | 第40-41页 |
·厂商静态利润最大化模型 | 第41-42页 |
·存在竞争模型 | 第42-51页 |
·汇率间接传递理论模型 | 第51-54页 |
·生产者价格的汇率传递 | 第51-52页 |
·消费者价格的汇率传递 | 第52-54页 |
·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理论模型 | 第54-57页 |
·基本模型 | 第54-55页 |
·模型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ARDL 模型的构造与分析 | 第58-67页 |
·VAR 模型 | 第58-60页 |
·协整检验 | 第60-62页 |
·ARDL 模型 | 第62-66页 |
·ARDL 模型的结构 | 第62页 |
·ARDL 建模的基本方法 | 第62-65页 |
·ARDL 模型的突出优点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直接传递效应研究 | 第67-80页 |
·汇率直接传递效应的作用机制 | 第67-68页 |
·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 第68-71页 |
·模型设定 | 第68页 |
·变量定义与数据概述 | 第68-71页 |
·研究方法 | 第71-72页 |
·ARDL 模型的协整检验 | 第71页 |
·ARDL 模型的估计 | 第71-72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72-79页 |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结果 | 第73页 |
·ARDL 长短期模型估计结果 | 第73-77页 |
·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间接传递效应研究 | 第80-93页 |
·汇率间接传递效应的作用机制 | 第81-83页 |
·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 第83-85页 |
·模型设定 | 第83-84页 |
·变量定义与数据概述 | 第84-85页 |
·研究方法 | 第85-87页 |
·ARDL 模型的协整检验 | 第85-86页 |
·ARDL 模型的估计 | 第86-87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87-91页 |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结果 | 第87页 |
·ARDL 长短期模型估计结果 | 第87-90页 |
·结果分析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7章 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研究 | 第93-101页 |
·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 第94-96页 |
·模型设定 | 第94-95页 |
·变量定义与数据概述 | 第95-96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6-99页 |
·汇率不同变动方向与汇率传递非对称性 | 第96-97页 |
·汇率不同变动幅度与汇率传递非对称性 | 第97-98页 |
·结果分析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8章 全文的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101-10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1-103页 |
·相关启示与政策建议 | 第103-107页 |
·本文后续研究方向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