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腐败心理与预防控制研究
论文创新点 | 第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摘要 | 第13-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0 导论 | 第20-4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21-24页 |
·选题背景 | 第21-23页 |
·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文献研究综述 | 第24-35页 |
·国外腐败与腐败心理的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国内预防腐败与腐败心理的相关研究 | 第27-34页 |
·文献述评 | 第34-35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5-39页 |
·腐败与腐败行为 | 第35-37页 |
·腐败行为主体 | 第37-38页 |
·腐败心理 | 第38-39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39-42页 |
·主题思想 | 第39-40页 |
·篇章结构 | 第40-41页 |
·文章的重点与难点 | 第41-42页 |
·文章的创新点 | 第42页 |
·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1 理论阐释 | 第44-60页 |
·“官僚制”理论下的组织腐败心理解析 | 第44-50页 |
·官僚制结构 | 第44-46页 |
·官僚制的内部特征 | 第46-47页 |
·官僚制官员的行为 | 第47-49页 |
·官僚制官员的腐败心理 | 第49-50页 |
·“寻租”理论下的群体腐败心理解析 | 第50-55页 |
·“寻租”理论简介 | 第50-52页 |
·“寻租”理论对官员群体腐败心理的分析 | 第52-55页 |
·“成本—收益”理论下的个体腐败心理解析 | 第55-60页 |
·“成本—收益”理论的核心观点 | 第55-57页 |
·“成本—收益”模式下的官员个体腐败心理分析 | 第57-60页 |
2 实证研究 | 第60-77页 |
·问卷调查——腐败官员的个体心理分析 | 第60-75页 |
·实证研究思路 | 第61-62页 |
·16PF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第62-69页 |
·CPAI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第69-7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5-77页 |
3 归因分析 | 第77-100页 |
·腐败动机的外在诱发因素 | 第77-84页 |
·社会因素 | 第78-81页 |
·环境变化 | 第81-83页 |
·家庭影响 | 第83-84页 |
·腐败动机的内在驱动因素 | 第84-90页 |
·个体特质 | 第85-88页 |
·不良心理认知 | 第88-90页 |
·腐败动机的心理预期 | 第90-97页 |
·腐败行为的成本、收益预期估算 | 第91-93页 |
·估算腐败利益的心理误区 | 第93页 |
·影响腐败利益估算的其他心理因素 | 第93-97页 |
·腐败动机的外化形式 | 第97-100页 |
·“侥幸”心理 | 第98页 |
·“合理化”心理 | 第98页 |
·“集体安全”心理 | 第98页 |
·“可规避”心理 | 第98-99页 |
·“享乐”心理 | 第99页 |
·“造福子孙”心理 | 第99-100页 |
4 国内外经验 | 第100-112页 |
·国内外筑构心理防腐的经验 | 第100-107页 |
·新加坡:“儒家思想”引导清廉 | 第100-102页 |
·北欧:“廉洁”成为人格养成的重要部分 | 第102-104页 |
·英国:“绅士教育”培育廉政素养 | 第104-105页 |
·德国:“品格教育”抵制腐败思想 | 第105-106页 |
·香港:“全民反腐”树清廉 | 第106-107页 |
·国内外腐败预防策略的启示 | 第107-112页 |
·道德约束和价值观引导 | 第107-109页 |
·意识形态的统整一致 | 第109页 |
·独立机构预防反腐 | 第109-110页 |
·营造公民与媒体的舆论监控氛围 | 第110-111页 |
·让阳光照进体制,政务公开接受监督 | 第111-112页 |
5 问题揭示 | 第112-126页 |
·廉政意识亟待养成 | 第112-117页 |
·成效不彰的廉政教育 | 第113-115页 |
·扭曲变形的公开述廉承诺 | 第115-116页 |
·抽象模糊的多元廉政风险 | 第116-117页 |
·制度设计有待严密 | 第117-121页 |
·制度设计缺乏整体性 | 第117-118页 |
·制度设计缺乏廉政可行性评估 | 第118-119页 |
·制度执行缺乏刚性张力 | 第119-120页 |
·制度设计缺乏心理制动 | 第120-121页 |
·惩防机制有待周延 | 第121-126页 |
·预防体系不健全 | 第121-122页 |
·监督主体多缺位 | 第122-123页 |
·惩治力度太温和 | 第123-126页 |
6 心防体系 | 第126-147页 |
·“不敢贪”——完善预防机制,加大腐败成本 | 第126-131页 |
·强化查腐力度、扩大腐败曝光率 | 第127页 |
·完善法律条文、规范对腐败的刑罚 | 第127-128页 |
·加重经济处罚、让贪腐财富无法续存 | 第128-129页 |
·提升官员待遇、增加腐败机会成本 | 第129-130页 |
·施加舆论压力、提高精神成本 | 第130-131页 |
·“不能贪”——优化外部环境、规范职务行为 | 第131-135页 |
·加大制度约束、减少诱发腐败因素 | 第131-132页 |
·改变职务消费、规范职务行为 | 第132-133页 |
·建立预期收益、让廉政成为效益 | 第133页 |
·发挥家庭影响、传递幸福生活 | 第133-134页 |
·推进全民反腐、构筑高压态势 | 第134-135页 |
·构建心理测评、检视心理状态 | 第135页 |
·“不想贪”——整合心防体系、构筑抗腐心理 | 第135-147页 |
·建构自律的心理机制 | 第136-138页 |
·消除潜在的腐败动机 | 第138-139页 |
·强化廉政的价值认同 | 第139-141页 |
·触及灵魂的防腐教育 | 第141-142页 |
·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 | 第142-1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7页 |
附录1 | 第157-158页 |
附录2 | 第158-170页 |
附录3 | 第170-17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6-177页 |
致谢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