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5页 |
·教科书历史研究是深化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 第12-13页 |
·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面临亟需解决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 | 第13-14页 |
·探寻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的必经之途 | 第14-15页 |
·体育教科书历史研究是丰富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体育史的有益工作 | 第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16-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38页 |
·教科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9-23页 |
·教科书的起源和发展 | 第19-20页 |
·教科书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体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 | 第23-38页 |
·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变迁 | 第23-30页 |
·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体育教科书编写 | 第32-37页 |
·体育教科书研究的总体评析 | 第37-38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8-39页 |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9-171页 |
·清朝末期体育教科书的萌芽与兴起 | 第39-58页 |
·社会背景 | 第39-40页 |
·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教科书的起源 | 第40-46页 |
·癸卯学制建立后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第46-51页 |
·清末体育教科书内容分析 | 第51-56页 |
·教科书使用情况 | 第56-58页 |
·清末体育教科书总体评价 | 第58页 |
·民国时期体育教科书的演进 | 第58-96页 |
·民国初年与北洋政府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58-75页 |
·社会背景 | 第58-59页 |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第59-65页 |
·教科书内容分析 | 第65-73页 |
·教科书使用情况 | 第73-74页 |
·总体评价 | 第74-75页 |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75-96页 |
·社会背景 | 第75-76页 |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第76-81页 |
·教科书内容分析 | 第81-93页 |
·教科书使用情况 | 第93-95页 |
·总体评价 | 第95-96页 |
·新中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与变迁 | 第96-159页 |
·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96-124页 |
·建国初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98-106页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106-113页 |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113-117页 |
·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117-124页 |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124-147页 |
·社会背景 | 第124-125页 |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第125-130页 |
·教科书内容分析 | 第130-144页 |
·教科书使用情况 | 第144-145页 |
·总体评价 | 第145-147页 |
·新中国第三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第147-159页 |
·社会背景 | 第147-148页 |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第148-152页 |
·教科书内容分析 | 第152-155页 |
·教科书使用情况 | 第155-157页 |
·总体评价 | 第157-159页 |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与经验 | 第159-171页 |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外部因素 | 第159-162页 |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内部动因 | 第162-164页 |
·体育教科书内容的历史变迁 | 第164-168页 |
·体育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68-17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171-174页 |
·研究结论 | 第171-172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172-174页 |
致谢 | 第174-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4页 |
附录 | 第184-27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