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盛国”成因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渤海“海东盛国”的到来 | 第10-15页 |
| ·渤海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 第10-13页 |
| ·渤海政权的建立 | 第10-11页 |
| ·渤海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 第11-13页 |
| ·渤海迎来“海东盛国”时代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渤海统治阶层决策对“海东盛国”形成的作用 | 第15-22页 |
| ·大祚荣建国,困境下的思考 | 第15-17页 |
| ·内外交困,思考对策 | 第15-16页 |
| ·面对册封,欣然接受 | 第16-17页 |
| ·大武艺的思想转变 | 第17-19页 |
| ·武艺继位后,与唐失和 | 第17-19页 |
| ·门艺事件后,冷静思考与唐和解 | 第19页 |
| ·大钦茂时期的“文治” | 第19-22页 |
| ·大钦茂继位,进行改革 | 第19-20页 |
| ·大钦茂时期对渤海的影响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政治稳定奠定盛国强大基础 | 第22-29页 |
| ·册封体制下的渤海取得合法政治地位 | 第22-24页 |
| ·历代诸王接受唐朝册封 | 第22-23页 |
| ·确立臣属和藩封的地位 | 第23-24页 |
| ·先进的政治制度的输入以及本土化 | 第24-29页 |
| ·中央统治机构制度 | 第24-26页 |
| ·地方行政机构 | 第26页 |
| ·军事制度 | 第26-29页 |
| 第四章 渤海励精图治,繁荣经济 | 第29-43页 |
| ·农业、渔猎业、畜牧业的成就 | 第29-33页 |
| ·农业的进步 | 第29-31页 |
| ·渔猎业的新发展 | 第31-32页 |
| ·畜牧业水平的提高 | 第32-33页 |
| ·手工业、交通业的重大发展 | 第33-36页 |
| ·手工业 | 第33-35页 |
| ·交通业 | 第35-36页 |
| ·同唐日互通有无的经贸往来 | 第36-43页 |
| ·与唐朝的经贸往来 | 第37-38页 |
| ·与日本的经贸往来 | 第38-43页 |
| ·官方贸易 | 第38-39页 |
| ·私方商业贸易 | 第39-40页 |
| ·贸易种类 | 第40-43页 |
| 第五章 睦邻友好造就渤海的盛世繁华 | 第43-53页 |
| ·渤海国同唐“亲睦友好,车书一家” | 第43-46页 |
| ·政治上的相互依赖 | 第43-45页 |
| ·经济文化上的互利共赢 | 第45-46页 |
| ·与日频繁往来共同进步 | 第46-48页 |
| ·建交初期“亲仁结援” | 第46-47页 |
| ·友好往来持续不断 | 第47-48页 |
| ·与邻近诸国和谐相处 | 第48-53页 |
| ·“遣使通于突厥” | 第48-49页 |
| ·与契丹关系的演变 | 第49页 |
| ·黑水靺鞨与渤海的关系 | 第49-50页 |
| ·与新罗对峙下的相对和平 | 第50-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