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水稻矮生性状研究的必要性 | 第13页 |
·激素对水稻株高的调控研究 | 第13-14页 |
·赤霉素与水稻植株的矮化 | 第14-19页 |
·与赤霉素(GA)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突变体研究 | 第15-18页 |
·与赤霉素(GA)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突变体研究 | 第18-19页 |
·钙信号系统 | 第19-22页 |
·钙信号系统中的Ca~(2+)感受器 | 第20-22页 |
·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 第22-23页 |
·突变体 | 第23页 |
·RNAi技术 | 第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41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41页 |
·水稻花粉发育特性分析 | 第27-28页 |
·水稻花药的半薄切片观察 | 第28-29页 |
·水稻对外源赤霉素(GA)敏感性的观察 | 第29-30页 |
·sd-1突变位点检测 | 第30页 |
·总RNA抽提和反转录 | 第30-31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 第31-32页 |
·基因组抽提 | 第32页 |
·引物 | 第32-33页 |
·PCR和Overlapping PCR反应 | 第33-37页 |
·三引物法鉴定突变体 | 第37-38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38-39页 |
·载体构建 | 第39-40页 |
·质粒小量提取(碱裂解法) | 第40页 |
·显微注射法亚细胞定位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61页 |
·OsCBL5基因调控水稻农艺性状的研究 | 第41-43页 |
·OsCBL5基因调控水稻株高、穗长的研究 | 第41-42页 |
·OsCBL5基因调控水稻结实率、萌发率和幼苗白化率的研究 | 第42-43页 |
·水稻发育特性分析 | 第43-46页 |
·花粉的育性分析 | 第43-44页 |
·花粉的活性分析 | 第44-45页 |
·败育类型统计 | 第45-46页 |
·花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 第46-47页 |
·花粉发育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46-47页 |
·突变体对GA的敏感性以及G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7-52页 |
·水稻叶鞘薄壁细胞形态观察 | 第47-48页 |
·喷施赤霉素(GA3)与多效唑(PP333)对水稻植株株高的影响 | 第48-50页 |
·无菌萌发条件下外源赤霉素(GA)对不同水稻品种第二叶鞘伸长的影响 | 第50-51页 |
·水稻oscbl5和Hwayoung GA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51-52页 |
·oscbl5的表型和sd-1位点分析 | 第52-53页 |
·OsCBL5基因功能分析 | 第53-58页 |
·水稻CBL家族信息 | 第53页 |
·OsCBL5启动子克隆及顺式元件分析 | 第53-56页 |
·OsCBL5编码区全长的克隆 | 第56页 |
·OsCBL5蛋白质结构预测 | 第56-58页 |
·OsCBL5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 第58-59页 |
·OsCBL5突变体回补载体构建及其转化水稻研究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1-63页 |
·水稻突变体oscbl5株高和育性分析 | 第61-62页 |
·突变基因OsCBL5的生物学功能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