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奥古斯丁博爱思想的产生 | 第11-23页 |
(一) 希腊罗马哲学家的“爱”论 | 第11-17页 |
1. 柏拉图的“欲爱” | 第11-13页 |
2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 | 第13-15页 |
3 斯多亚学派的“泛爱” | 第15-17页 |
(二) 新约圣经中的“神爱” | 第17-21页 |
1 耶稣“爱”的诫命 | 第17-18页 |
2 保罗的“因信称义” | 第18-21页 |
(三) 《忏悔录》中“爱”的情感体验与反思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奥古斯丁博爱思想的内涵 | 第23-29页 |
(一) 三一论维度下的博爱 | 第23-25页 |
(二) 爱的秩序 | 第25-27页 |
(三) “爱的历史”——双城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博爱思想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 第29-34页 |
(一) 博爱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29-31页 |
(二) 博爱思想现实意义 | 第31-34页 |
1 博爱与全球伦理的构建 | 第31-32页 |
2 博爱精神与我国的道德建设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附录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