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一) 明初理学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二) 陈献章其人及其哲学思想概况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陈献章人生哲思想的来源 | 第14-21页 |
(一) 道家“自然”思想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宋儒思想的影响 | 第15-19页 |
1. 宇宙本体论 | 第15页 |
2. 人生理想境界 | 第15-17页 |
3. 道德价值论 | 第17页 |
4. “主静”修养方法 | 第17-19页 |
(三) 佛教文化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陈献章人生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36页 |
(一) 以道为本、道通于物的本体论基础 | 第21-22页 |
(二) “取舍任自然”和“半梦半醒”的人生态度 | 第22-29页 |
1. “取舍任自然”的人生态度 | 第22-23页 |
2. “半梦半醒”的人生态度 | 第23-29页 |
(三) “静坐明心”的人生修养论 | 第29-31页 |
(四) “心与道俱”的人生境界论 | 第31-32页 |
(五) 忠君爱国的人生志向 | 第32-34页 |
(六) “以孝为首、至仁至爱”的孝道观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陈献章人生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局限性 | 第36-42页 |
(一) 回归自然与真实的生活世界 | 第36-37页 |
(二) “静思体悟”的修养方法有益于现代人身心的健康 | 第37-39页 |
(三) 倡导“自得”精神,保持独立个性 | 第39-40页 |
(四) “以孝为首、至仁至爱”的孝道观不乏现代启示意义 | 第40-41页 |
(五) 陈献章人生哲学的局限性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文献综述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