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绪论 | 第9-12页 |
| ·连铸机及连铸技术国内外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 ·连铸机结晶器的重要性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2. 结晶器热量传输 | 第12-17页 |
| ·钢液在结晶器内通过凝固传热形成坯壳的数学模型描述 | 第12-13页 |
| ·控制方程 | 第12页 |
| ·初始及边界条件 | 第12-13页 |
| ·凝固传热(内热源项q_v )的处理 | 第13-14页 |
| ·焓方法 | 第13页 |
| ·显热容方法 | 第13页 |
| ·有效热容法 | 第13-14页 |
| ·结晶器内各环节热量传递 | 第14-17页 |
| ·钢液对初生坯壳的传热 | 第14-15页 |
| ·凝固坯壳内的传热 | 第15页 |
| ·凝固坯壳向钢板的传热 | 第15-16页 |
| ·钢板内部传热 | 第16页 |
| ·结晶器钢板对冷却水的传热 | 第16-17页 |
| 3. 300mm 圆坯结晶器基本参数 | 第17-21页 |
| ·圆坯结晶器的概述 | 第17页 |
| ·圆坯结晶器的组合 | 第17页 |
| ·圆坯质量要求 | 第17页 |
| ·结晶器的主要尺寸 | 第17-19页 |
| ·结晶器的断面尺寸 | 第17-18页 |
| ·坯壳的厚度 | 第18页 |
| ·结晶器工艺尺寸参数 | 第18-19页 |
| ·钢液参数 | 第19-21页 |
| ·钢液物理特性参数跟化学成分含量 | 第19页 |
| ·液固相线温度计算 | 第19-21页 |
| 4. 软件介绍及结果图 | 第21-28页 |
| ·Solidworks2010 介绍 | 第21-22页 |
| ·模型结果图 | 第21-22页 |
| ·ICEM CFD 软件介绍 | 第22-26页 |
| ·ANSYS ICEM CFD 软件基本介绍 | 第22-23页 |
| ·ICEM CFD 结果图 | 第23-26页 |
| ·ANSYS CFX 流体软件介绍 | 第26页 |
| ·ANSYS Workbench12 软件介绍 | 第26-28页 |
| 5. CFX 温度场和流场的模拟分析 | 第28-38页 |
| ·模型建立 | 第28页 |
| ·结晶器冷却水作用 | 第28页 |
| ·A1-A6 六组 | 第28-32页 |
| ·A1-A6 组结晶器温度场 | 第29-32页 |
| ·A1-A6 组温度场分析 | 第32页 |
| ·B1-B4 四组 | 第32-35页 |
| ·B1-B4 结晶器温度场 | 第33-35页 |
| ·B1-B4 四组温度场分析 | 第35页 |
| ·热流概述 | 第35-38页 |
| ·出口处热流矢量图 | 第36-37页 |
| ·B2,B3 两组热流场分析 | 第37-38页 |
| 6. 温度场和振动的间接耦合 | 第38-56页 |
| ·稳态传热分析 | 第38-40页 |
| ·三种结晶器振动机构 | 第40-41页 |
| ·短臂四连杆振动机构 | 第40页 |
| ·四偏心振动机构 | 第40页 |
| ·液压振动机构 | 第40-41页 |
| ·模态分析 | 第41-42页 |
| ·振动和温度场的耦合 | 第42-50页 |
| ·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关系 | 第42-44页 |
| ·振动、应力谱和温度场之间的关系 | 第44-50页 |
| ·振动和温度场耦合对坯壳质量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应力的分布状况 | 第50-52页 |
| ·弹性应变的变化 | 第52-53页 |
| ·构造振动函数 | 第53-56页 |
| ·正弦振动函数 | 第53页 |
| ·非正弦振动函数 | 第53-5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论文结论 | 第56页 |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