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靠度的震区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引言 | 第13-16页 |
| ·连续倒塌研究概况 | 第16-22页 |
| ·连续倒塌的定义 | 第16页 |
| ·造成建筑物倒塌的原因 | 第16页 |
| ·连续倒塌研究发展概要 | 第16-21页 |
| ·抗连续倒塌设计 | 第21-22页 |
|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整体发展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概要 | 第23-25页 |
|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第2章 可靠度分析中的概念和参数确定 | 第25-31页 |
| ·可靠度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 ·结构的可靠度 | 第25页 |
| ·可靠性向量 | 第25-26页 |
| ·结构的可靠指标 | 第26-27页 |
| ·可靠度分析中常用的概率分布 | 第27-29页 |
| ·正态分布 | 第27页 |
| ·对数正态分布 | 第27-28页 |
| ·极值Ⅰ型分布 | 第28-29页 |
| ·荷载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 ·恒荷载 | 第29页 |
| ·活荷载 | 第29页 |
| ·地震作用 | 第29-30页 |
| ·荷载效应组合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 | 第31-47页 |
| ·可靠性向量的计算 | 第31-33页 |
| ·框架结构抗震可靠性向量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 ·可靠性向量计算方法 | 第33页 |
| ·结构构件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33-36页 |
| ·中心点法 | 第33-34页 |
| ·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 | 第34-35页 |
| ·JC法(当量正态化法) | 第35-36页 |
| ·结构体系的失效模式 | 第36-40页 |
| ·结构体系失效模式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 ·识别主要失效模式的算法 | 第37-40页 |
| ·失效模式的极限状态方程 | 第40-42页 |
| ·失效模式概率计算方法 | 第42页 |
| ·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的方法 | 第42-46页 |
| ·概率网络估技术(PNET法) | 第42-43页 |
| ·Ditleevsen的窄可靠度近似计算理论 | 第43-44页 |
| ·体系失效概率计算的新方法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工程实例计算 | 第47-68页 |
| ·工程概况 | 第47-50页 |
| ·可靠度向量计算 | 第50-51页 |
| ·构件截面可靠度计算 | 第51-65页 |
| ·荷载效应计算 | 第51-62页 |
| ·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62-64页 |
| ·截面可靠度计算 | 第64-65页 |
| ·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 | 第65-67页 |
| ·主要失效模式及失效概率计算 | 第65-66页 |
| ·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连续倒塌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68-81页 |
| ·ABAQUS软件简介 | 第68页 |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68-70页 |
| ·地震波的选取方法 | 第70-73页 |
| ·确定峰值 | 第70-71页 |
| ·确定频谱 | 第71页 |
| ·确定地震动持时 | 第71页 |
| ·确定地震波数量 | 第71-73页 |
| ·结构破坏的判别标准 | 第73-74页 |
| ·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情况 | 第74-80页 |
| ·底层在10s时长多遇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第74-76页 |
| ·底层在10s时长幅值增大的地震波下的动力响应 | 第76-78页 |
| ·底层在10s时长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情况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