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双胞胎长幼次序社会化机制研究--基于对双胞胎与非双胞胎家庭社会化过程的比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18页
 一、 问题的缘起第8-9页
 二、 研究对象及重要性第9-11页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一) 研究内容第11-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研究综述第13-18页
  (一) 双胞胎相关研究第13-14页
  (二) 长幼次序相关研究第14-15页
  (三) 家庭社会化第15-18页
第一章 双胞胎与非双胞胎多子女长幼次序社会化机制的异同第18-24页
 一、 同质性:固化的观念及行为模式具有高度的同质性第18-21页
  (一) “长”——责任取向;“幼”——权利取向第18-19页
  (二) “长”——家庭取向;“幼”——个人发展第19页
  (三) “长”——利他取向;“幼”——利己取向第19-20页
  (四) “长”——劳动取向;“幼”——享受取向第20-21页
 二、 异质性:固化长幼次序过程具有较大异质性第21-24页
  (一) 方式或形式不同第21-22页
  (二) 过程或轨迹不同第22-24页
第二章 双胞胎长幼次序社会化实物介质符号第24-28页
 一、 责任-劳动取向的实物符号体系第24-26页
  (一) 钥匙第24-25页
  (二) 碗筷第25页
  (三) 零花钱/存储卡第25-26页
 二、 权利-享受取向的实物符号体系第26-28页
  (一) 水果第26页
  (二) 大房间第26-27页
  (三) 自行车前座第27-28页
第三章 双胞胎内化的心理机制第28-36页
 一、 前期:“身份”与“角色”的断裂第28-31页
  (一) 断裂起点:身高、外貌、服饰第28-29页
  (二) 被泛化的“同”与“双”第29-31页
 二、 中期:“主我”隐匿与“客我”服从第31-33页
  (一) 双胞胎的协同与冲突第31-32页
  (二) 可包容性与非包容性第32-33页
 三、 后期:“系统默认优化权”的允诺第33-36页
  (一) “系统内”V.S.“系统外”第33-34页
  (二) “系统默认优化权”第34-36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36-41页
 一、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36-37页
  (一) 双胞胎长幼次序社会化途径:实物介质第36页
  (二) 双胞胎长幼次序认同:非持续性第36-37页
 二、 讨论第37-39页
  (一) 研究者的反身性思考第37-38页
  (二) “他者”的注意第38页
  (三) “自观者”的独白第38-39页
 三、 研究的局限性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漂”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北京市9位“老漂”为例
下一篇:从抱养者视角看我国农村地区的非法收养现象--以山西省某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