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关键词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全球化融合与跨界现象的相关界定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全球化融合现象释义 | 第10-11页 |
一、全球化融合的观念的确立 | 第10页 |
二、广义和狭义的全球化融合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动画跨界现象的释义和内涵 | 第11-13页 |
一、社会学中的跨界——冒险的诱惑 | 第11-12页 |
二、经济学中的跨界——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利益 | 第12-13页 |
三、动画跨界现象的释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全球化融合背景下动画跨界的界定和内涵 | 第13-17页 |
一、全球化融合背景下动画跨界的释义 | 第14页 |
二、中国动画跨界的释义 | 第14-16页 |
三、全球化融合背景下的动画跨界是必然趋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全球化融合背景下的动画跨界现象 | 第17-45页 |
第一节 全球化融合背景下动画跨界现象的发展历程 | 第17-24页 |
一、动画跨界现象的产生条件 | 第17页 |
(一)动画本身的内在包容性决定了跨领域合作的可能 | 第17页 |
(二)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是艺术家推陈出新的常用方法 | 第17页 |
(三)陈旧僵化的模式难以满足受众的日益见涨多元化需求 | 第17页 |
(四)动画已成为一种传播全球性大众文化的主流载体 | 第17页 |
二、动画跨界现象的萌芽期: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 第17-19页 |
三、动画跨界现象的发展期: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初 | 第19-21页 |
四、动画跨界现象的成熟期: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今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全球化融合背景下动画跨界现象在动画产业链流程上的表现 | 第24-45页 |
一、动画是艺术与技术跨界融合的产物 | 第24-29页 |
(一)全球思想文化资源的跨界整合重新分配 | 第24-25页 |
(二)跨文化传播带来的“文化霸权”现象 | 第25-27页 |
(三)技术的变革是动画跨界的重要手段 | 第27-29页 |
二、生产制作上的跨界——跨国界分工使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 | 第29-31页 |
(一)跨国代工制作 | 第29-30页 |
(二)跨国合拍片 | 第30页 |
(三)跨国合资公司 | 第30-31页 |
三、传播媒介上的跨界——跨渠道传播使动画内容价值最大化 | 第31-33页 |
(一)多种媒介的共生现象 | 第31-32页 |
(二)媒介企业的集团化全球化经营现象 | 第32-33页 |
四、产业营销上的跨界——跨产业集群现象使产业链延伸最大化 | 第33-41页 |
(一)文化产业化模式 | 第33-35页 |
(二)“‘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双向带动模式 | 第35-41页 |
五、教育上的跨界——文化、技术、职业培养的最大化 | 第41-45页 |
第三章 全球化融合背景下中国动画跨界的现状 | 第45-65页 |
第一节 中国动画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跨界现状 | 第45-48页 |
一、全球化审美标准的确立和异化 | 第45-46页 |
二、国外主流意识形态的入侵 | 第46页 |
三、中国动画中民族元素的崛起与抗争 | 第46-48页 |
第二节 中国动画在题材内容方面的跨界现状 | 第48-50页 |
一、教条化的固定故事题材模式 | 第48页 |
二、为迎合国际文化标准所做的变通 | 第48-50页 |
(一)故事主题向成长、救赎、环保等国际文化靠近 | 第48-49页 |
(二)角色设定去“完美化” | 第49-50页 |
(三)放下教育负担,加大娱乐性 | 第50页 |
第三节 中国动画在技术应用方面的跨界现状 | 第50-53页 |
一、中国动画技术实现中的唯技术论 | 第50-52页 |
二、中国动画技术实现中的片面民族化 | 第52-53页 |
三、中国创作中运用通用技术平台带来的利弊 | 第53页 |
第四节 中国动画在传播媒介方面的跨界现状 | 第53-55页 |
一、新媒体动漫发展欣欣向荣 | 第53-54页 |
二、基本国情下的集团化经营 | 第54-55页 |
第五节 中国动画在生产制作方面的跨界现状 | 第55-58页 |
一、中外合作动画对动画产业营销的影响 | 第55-57页 |
(一)境外加工片 | 第55-56页 |
(二)中外合拍动画片 | 第56页 |
(三)中外合资动画企业 | 第56-57页 |
二、外国动画进军中国市场的影响 | 第57-58页 |
第六节 中国动画在产业营销方面的跨界现状 | 第58-60页 |
一、中国动画的国际化战略 | 第58-60页 |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国动画出口贸易 | 第59页 |
(二)积极寻找国际合作与国外发行渠道 | 第59-60页 |
二、对中国大力发展动画加工基地的误读 | 第60页 |
第七节 中国动画在教育领域的跨界现状 | 第60-62页 |
一、全球化的融合背景要求重建人才建构 | 第61-62页 |
二、中国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的脱节 | 第62页 |
三、中国动画教育课程体系的不科学 | 第62页 |
第八节 全球化融合背景下中国动画跨界的策略方向 | 第62-65页 |
一、题材上坚持本土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 第62-63页 |
二、动画技术上加强国际合作——高新技术体现中国元素 | 第63页 |
三、传媒上多媒体传播——尝试构建电视辛迪加系统 | 第63-64页 |
四、产业营销上跨领域合作——现有国情为基础的改革 | 第64页 |
五、人才教育上分层次定向培养——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