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成果综述 | 第14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研究的地域范围 | 第14页 |
·研究的建筑范围 | 第14-15页 |
·相关名词解释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江苏伊斯兰教概况与发展 | 第16-32页 |
·伊斯兰教综述 | 第16-21页 |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17页 |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 | 第17页 |
·清真寺的产生 | 第17-19页 |
·伊斯兰教的文化特色 | 第19-21页 |
·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 | 第21-23页 |
·移植时期 | 第21-22页 |
·发展时期 | 第22页 |
·成熟时期 | 第22-23页 |
·停滞时期 | 第23页 |
·江苏伊斯兰教概况 | 第23-26页 |
·江苏伊斯兰教的发展 | 第23-25页 |
·江苏伊斯兰教的文化特征 | 第25-26页 |
·江苏穆斯林代表人物 | 第26-31页 |
·普哈丁 | 第26页 |
·郑和 | 第26-28页 |
·刘智 | 第28-29页 |
·达浦生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江苏传统伊斯兰建筑的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 | 第32-58页 |
·伊斯兰教建筑概况 | 第32-33页 |
·伊斯兰教建筑分类 | 第32页 |
·江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与文化特色 | 第32-33页 |
·江苏传统清真寺 | 第33-48页 |
·选址与布局 | 第33-37页 |
·礼拜大殿 | 第37-45页 |
·从属建筑 | 第45-48页 |
·江苏伊斯兰墓祠建筑 | 第48-49页 |
·穆斯林殡葬习俗 | 第48页 |
·江苏伊斯兰墓祠建筑特色 | 第48-49页 |
·伊斯兰宗教学校 | 第49-51页 |
·伊斯兰教教育的发展 | 第49-50页 |
·讲经堂与清真女学 | 第50-51页 |
·江苏伊斯兰建筑装修、装饰艺术 | 第51-57页 |
·装修 | 第51-53页 |
·装饰纹样 | 第53-54页 |
·装饰手法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江苏伊斯兰历史街区 | 第58-68页 |
·江苏伊斯兰历史街区 | 第58页 |
·历史街区概念界定 | 第58页 |
·伊斯兰历史街区概念界定 | 第58页 |
·伊斯兰教教坊制的形成 | 第58-61页 |
·伊斯兰教坊制的形成 | 第59-61页 |
·江苏伊斯兰历史街区形态特征 | 第61-67页 |
·伊斯兰历史街社会结构 | 第61页 |
·伊斯兰历史街区构成要素及其风貌特点 | 第61-63页 |
·伊斯兰历史街区空间结构 | 第63-65页 |
·伊斯兰历史街区更新中的问题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8-83页 |
·江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实例分析 | 第68-75页 |
·镇江山巷清真寺 | 第68-70页 |
·扬州仙鹤寺 | 第70-71页 |
·南京净觉寺 | 第71-73页 |
·郑和墓 | 第73-74页 |
·普哈丁墓园 | 第74-75页 |
·刘智墓 | 第75页 |
·江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保护与更新 | 第75-82页 |
·六和南门清真寺维修复及扩建设计方案 | 第75-79页 |
·湖熟清真寺与湖熟镇古镇保护规划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页 |
·后续研究 | 第83-85页 |
·主观方面的不足 | 第83-84页 |
·客观方面的不足 | 第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