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低龄助高龄”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 | 第16-20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一) 老年活动理论 | 第16页 |
(二) 团体动力学理论 | 第16-17页 |
(三)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7页 |
二、 价值理念 | 第17-18页 |
三、 社会工作方法 | 第18-20页 |
(一) 小组工作方法 | 第18-19页 |
(二) 社区工作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金塘社区“低龄助高龄”项目的形成和发展 | 第20-25页 |
一、 社区状况 | 第20页 |
二、 志愿者队伍的形成 | 第20-22页 |
(一) 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基础 | 第20-21页 |
(二) 金塘“社区爱心养老院” | 第21-22页 |
(三) 低龄志愿者和高龄老人的现实需求 | 第22页 |
三、 “低龄助高龄”项目申请和开展过程 | 第22-25页 |
(一) 申请过程 | 第22-24页 |
(二) 项目开展过程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金塘社区“低龄助高龄”项目评析 | 第25-30页 |
一、 “低龄助高龄”养老志愿服务的现状 | 第25-26页 |
(一) 多方参与,共建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团队 | 第25页 |
(二) 多方协商,从项目受益者的现实角度出发 | 第25-26页 |
二、 “低龄助高龄”养老志愿服务的评估分析 | 第26-28页 |
(一)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二) 观察研究 | 第27-28页 |
三、 “低龄助高龄”养老志愿服务的问题 | 第28-30页 |
(一) 低龄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不足 | 第28页 |
(二) 低龄志愿者的团队建设不强 | 第28-29页 |
(三) 低龄志愿者的服务持续性问题 | 第29-30页 |
第五章 “低龄助高龄”项目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 第30-39页 |
一、 社工介入的目标 | 第30-31页 |
(一) 行动系统—社区的介入目标 | 第30-31页 |
(二) 案主系统—志愿者的介入目标 | 第31页 |
(三) 目标系统—服务对象的介入目标 | 第31页 |
二、 社工介入的角色定位 | 第31-33页 |
(一) 服务提供者 | 第32页 |
(二) 支持者 | 第32页 |
(三) 倡导者 | 第32-33页 |
(四) 管理者 | 第33页 |
三、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 | 第33-39页 |
(一) 活动方案 | 第33-35页 |
(二) 小组活动实施过程 | 第35-39页 |
第六章 社会工作介入“低龄助高龄”项目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 | 第39-45页 |
一、 面临的困境 | 第39-41页 |
(一) 低龄志愿者的参与意识不强 | 第39-40页 |
(二) 低龄志愿者的“小团体”现象严重 | 第40页 |
(三) 低龄志愿者的服务动力主要源于社区领导的号召 | 第40-41页 |
(四) 资金支持的力度较弱 | 第41页 |
二、 解决困境的对策 | 第41-45页 |
(一) 全面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 | 第41-42页 |
(二) 加强志愿者技能建设,推进志愿者队伍的机制建设 | 第42页 |
(三) 积极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探索社工指导下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 第42-43页 |
(四) 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的资金,提高筹集资金的能力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