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系统(传输系统)论文

通信系统中电磁脉冲效应的混合仿真方法和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研究背景第13-17页
   ·研究方法概述第17-23页
     ·电磁兼容领域中的场计算方法第17-19页
     ·EMP 与外壳结构间的辐射直接耦合数值分析第19-20页
     ·通信系统中的线缆网络分析方法第20-21页
     ·场-路混合仿真方法第21-23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第23-25页
 参考文献第25-37页
第二章 EMP 与通信系统外壳间辐射直接耦合的混合FDTD 数值分析方法第37-82页
   ·引言第37-38页
   ·屏蔽效能第38页
   ·FDTD 基本原理第38-43页
     ·吸收边界条件第42-43页
   ·激励源技术第43-48页
     ·EMP 波形第43-45页
     ·平面波的加入-总场边界条件第45-48页
     ·多个EMP 入射情形第48页
   ·通信系统外壳中细微结构的亚网格模型第48-70页
     ·细天线亚网格模型第49-57页
     ·窄缝亚网格模型第57-61页
     ·薄层介质亚网格模型第61-70页
   ·混合FDTD 方法数值验证第70-75页
     ·含长方形孔的金属腔屏蔽效能第70-71页
     ·窄缝亚网格技术的数值验证第71-72页
     ·细导线亚网格算法数值验证第72-74页
     ·薄片介质亚网格算法数值验证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第三章 混合FDTD 方法在EMP 与通信系统外壳辐射直接耦合分析中的应用第82-116页
   ·引言第82页
   ·EMP 垂直入射时金属腔体的屏蔽效能第82-86页
     ·窄缝取向对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第82-85页
     ·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对外壳屏蔽效能的影响第85-86页
   ·EMP 斜入射时金属腔体的屏蔽效能第86-97页
     ·不含观测窗口的金属腔体屏蔽效能第86-92页
     ·含有观测窗口的金属腔体的屏蔽效能第92-97页
   ·同频干扰第97-101页
   ·EMP 辐照下单极子天线的瞬态响应第101-109页
   ·提高腔体屏蔽效能的方法第109-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第四章 通信线缆网络中的EMP 效应预测方法和应用第116-150页
   ·引言第116-117页
   ·预测多导体线缆中EMP 响应的FDTD 方法第117-120页
     ·多导体线缆的场-线耦合方程第117-118页
     ·场-线耦合方程的FDTD 方法第118-120页
   ·屏蔽线缆中EMP 响应的FDTD 方法第120-126页
     ·屏蔽线缆的转移阻抗模型第120-123页
     ·屏蔽线缆中EMP 响应的FDTD 方法第123-126页
   ·改进节点电压分析法(MNA)第126-128页
   ·多导体线缆网络EMP 响应第128-130页
   ·数值方法验证和应用第130-146页
     ·方法验证第130-132页
     ·EMP 作用下含屏蔽线缆的系统分析第132-136页
     ·含非屏蔽线缆的系统浪涌信号分析第136-140页
     ·屏蔽舱室中线缆的EMP 响应分析第140-146页
   ·本章小结第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0页
第五章 EMP 作用下器件的脉冲效应研究第150-180页
   ·引言第150-151页
   ·微波集总参数电路的场-路混合仿真第151-161页
     ·单个集总参数元件仿真第151-155页
     ·单端口网络的场-路混合算法第155-156页
     ·双端口网络的场-路混合算法第156-158页
     ·多端口网络的场-路混合方法第158-161页
   ·散射参数提取第161-163页
     ·扰动散射参数计算方法第161页
     ·微带端接匹配负载的FDTD 建模第161-163页
   ·典型微波器件的EMP 效应机理第163-176页
     ·功分器的EMP 效应第163-165页
     ·超宽带滤波器的EMP 干扰响应第165-168页
     ·端接二极管微带电路的EMI 响应第168-169页
     ·混合微波放大器的EMI 响应第169-176页
   ·本章小结第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0页
第六章 EMP 作用下通信系统中典型有源器件的电-热效应分析第180-202页
   ·引言第180页
   ·EMP 作用下有源器件的电-热损伤机理第180-181页
   ·FEM 方法概述第181-185页
     ·FEM 求解过程第181-182页
     ·有限元法的数学原理第182-185页
   ·有源器件的电-热效应模拟第185-192页
     ·瞬态分析模型第186-187页
     ·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第187-188页
     ·热源产生第188页
     ·热场有限元方程第188-191页
     ·线性方程组求解第191-192页
   ·数值分析结果第192-199页
     ·电热FEM 算法的数值验证第192-194页
     ·传导干扰作用下二极管器件的热效应第194-195页
     ·EMP 作用下场效应管的热效应第195-199页
   ·本章小结第199-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02页
第七章 新型快速FDTD 算法在EMC/EMI 分析中的应用第202-244页
   ·引言第202-203页
   ·三维交替方向隐式FDTD第203-209页
     ·ADI-FDTD 基本原理第203-207页
     ·数值稳定性和数值色散性分析第207-209页
   ·基于局部一维坐标的LOD-FDTD 方法第209-217页
     ·任意阶LOD-FDTD 方法的基本原理第209-213页
     ·LOD-FDTD(2, 2)基本方程第213-214页
     ·任意阶LOD-FDTD 方法的数值稳定性和色散性分析第214-217页
   ·降低LOD-FDTD(2,4)方法数值色散误差的参数优化法第217-223页
     ·参数优化PO-LOD-FDTD 方法的基本原理第217-219页
     ·PO-LOD-FDTD(2, 4)方法的数值稳定性和色散性分析第219-222页
     ·有限差分核中参数的优化方法第222-223页
   ·数值计算和分析第223-241页
     ·LOD-FDTD 方法的稳定性验证第223-225页
     ·LOD-FDTD 方法的数值色散分析第225-229页
     ·PO-LOD-FDTD 方法的色散误差分析第229-234页
     ·PO-LOD-FDTD 色散误差随时间步长和频率的变化规律第234-239页
     ·LOD-FDTD 方法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第239-241页
   ·本章小结第241页
 参考文献第241-244页
第八章 滤波器和有源部件的EMP 效应实验第244-254页
   ·引言第244页
   ·无源滤波器的电磁脉冲注入实验第244-250页
     ·测试对象第244-246页
     ·测试原理和测试系统第246-248页
     ·测试结果和讨论第248-250页
   ·有源部件的微波注入实验第250-252页
     ·测试原理及装置第250-251页
     ·测试结果和讨论第251-252页
   ·本章小结第252页
 参考文献第252-254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254-256页
   ·全文总结第254-255页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255-256页
致谢第256-2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学术论文第257-260页
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第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及其安全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微型生物听觉系统的定向机理及仿生声感应结构的设计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