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钴基低温氧化催化剂和钾基稀燃NOx储存还原催化剂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3-21页
   ·汽车尾气污染第13-14页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第14-16页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第16-17页
   ·汽车冷启动污染物的消除第17-19页
   ·稀燃条件下汽车尾气中NOx 的催化消除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66页
   ·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第21-24页
     ·三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三效催化剂的工作原理第22-23页
     ·三效催化剂的组成第23-24页
   ·CO 和烃类低温氧化催化剂第24-40页
     ·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第25-31页
       ·贵金属催化剂对CO 的氧化第25-28页
       ·贵金属催化剂对烃类的氧化第28-31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31-40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CO 的氧化第31-37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对烃类的氧化第37-40页
   ·稀燃NOx 催化消除技术第40-59页
     ·NO 的直接催化分解第40页
     ·NOx 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第40-43页
     ·碳烟(Soot)和NOx 同时消除技术第43-45页
     ·NOx 储存-还原催化技术(NSR)第45-59页
       ·NSR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第45-47页
       ·NOx 在NSR 催化剂的反应路径第47-51页
       ·NSR 催化剂的硫中毒现象第51-52页
       ·NSR 催化剂储存还原和抗硫性能的改进第52-57页
       ·新型K 基NSR 催化剂研究的兴起第57-59页
   ·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高比表面积催化剂第59-61页
   ·论文工作设计第61-63页
     ·冷启动阶段Co 基低温氧化催化剂设计第61-62页
     ·稀燃条件下NOx 消除的K 基NSR 催化剂设计第62-63页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63-66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63-65页
     ·论文创新点第65-66页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La-Co-Zr-O 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第66-87页
   ·引言第66-67页
   ·实验部分第67-70页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6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67-69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69-70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BET)第69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69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69页
       ·程序升温还原测试(H2-TPR)第69页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第69-70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7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0-86页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70-78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第70-72页
       ·XRD 结果第72页
       ·XPS 结果第72-73页
       ·EXAFS 结果第73-74页
       ·H2-TPR 结果第74-76页
       ·CO 和C_3H_8 氧化活性结果第76-78页
     ·催化剂焙烧温度和组分含量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78-86页
       ·比表面积(BET)和孔径分布(BJH)结构第78-80页
       ·XRD 结果第80-82页
       ·XPS 结果第82-83页
       ·H2-TPR 结果第83-84页
       ·催化活性结果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助剂La 和Ce 以及超微量贵金属Pd 对Co 基催化剂性能的促进作用第87-114页
   ·引言第87-88页
   ·实验部分第88-90页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88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88-89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89-90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BET)第89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89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89页
       ·程序升温还原与氧化测试(TPR 和TPO)第89页
       ·场发射透射电镜(HR-TEM)和扫描电镜(SEM)第89-90页
       ·原子吸收光谱(AAS)第90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9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112页
     ·Co/Ce 比例和 Pd 含量对 Co-Ce-Zr-O 催化剂结构与性能影响第90-102页
       ·比表面积与孔分布结果(BET)第90-91页
       ·XRD 结果第91-92页
       ·XPS 结果第92-94页
       ·TPR 和TPO 结果第94-98页
       ·CO 和C_3H_8 氧化活性测试结果第98-102页
     ·La 和 Ce 的相对含量对 Co 基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02-112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结果第102-103页
       ·XRD 结果第103-105页
       ·TEM 和SEM 结果第105-106页
       ·XPS 结果第106-107页
       ·H2-TPR 结果第107-109页
       ·CO 和C_3H_8 氧化活性测试结果第109-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五章 掺杂Cu/Fe/Ni/La 对P123 辅助合成的Co-Ce-O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114-135页
   ·引言第114-115页
   ·实验部分第115-117页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115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15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115-116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BET)第115-116页
       ·场发射透射电镜(HR-TEM)第116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116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116页
       ·程序升温还原与脱附测试(TPR 和TPD)第116页
       ·原位漫反射红外测试(in situ DRIFTS)第116页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第116-117页
   ·结果与讨论第117-134页
     ·比表面积、孔径以及TEM 结果第117-119页
     ·体相和表面结构第119-123页
     ·氧化还原性能第123-128页
     ·DRIFTS 结果与反应机理讨论第128-130页
     ·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联第130-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六章 助剂 Co 或 Ce 的引入对NSR催化剂Pt/K/TiO_2-ZrO_2储氮和抗硫性能的影响第135-154页
   ·引言第135-136页
   ·实验部分第136-139页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136-13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37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137-138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BET)第137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137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137-138页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138页
       ·傅立叶变换压片红外(FT-IR)第138页
       ·原位漫反射红外(in situ DRIFTS)第138页
     ·催化剂的硫化、再生处理和储存性能测试第138-139页
   ·结果与讨论第139-153页
     ·储存性能(NSC)测试结果第139-141页
     ·XRD 结果第141-142页
     ·样品吸附NO+O_2 的原位红外结果第142-143页
     ·硫化样品的脱硫行为第143-149页
     ·XPS 结果第149-151页
     ·助剂Co 和Ce 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151-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第七章 Al_2O_3的添加对NSR 催化剂Pt/K/TiO_2-ZrO_2储存和抗硫性能的改进第154-168页
   ·引言第154-155页
   ·实验部分第155-157页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155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55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155-156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BET)第155-156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156页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156页
       ·原位漫反射红外(in situ DRIFTS)第156页
     ·催化剂的硫化、再生处理和储存性能测试第156-157页
   ·结果与讨论第157-167页
     ·XRD 和BET 测试结果第157-160页
     ·NO 和O_2 共吸附的原位红外结果第160-162页
     ·SO_2 和O_2 共吸附的原位红外结果第162-163页
     ·H_2-TPR 结果第163-164页
     ·NOx 储存测试结果第164-167页
   ·本章小结第167-168页
第八章 载体焙烧温度和 K 含量对催化剂 Pt/K/Al_2O_3-TiO_2-ZrO_2性能影响及 K 物种分布研究第168-193页
   ·引言第168-169页
   ·实验部分第169-172页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169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69-170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170-171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BET)第170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170页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170-171页
       ·吡啶吸附红外测试(Pyridine-IR)第171页
       ·K_2CO_3 在载体上的热分解实验(CO_2-TPD)第171页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171页
       ·原位漫反射红外(in situ DRIFTS)第171页
     ·催化剂的硫化、再生处理和储存性能测试以及 NOx 脱附实验第171-172页
   ·结果与讨论第172-191页
     ·NOx 储存性能测试(NSC)结果第172-176页
     ·XRD 和BET 结果第176-178页
     ·载体表面酸性表征结果(NH3-TPD 和Pyridine-IR)第178-180页
     ·K_2CO_3 在催化剂上的分解实验结果(CO_2-TPD)第180-184页
     ·新鲜样品原位储存的红外分析和K 分布模型的提出第184-189页
     ·硫化样品的硫脱除实验结果第189-191页
   ·本章小结第191-193页
第九章 结论和展望第193-196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93-195页
   ·工作展望第195-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220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220-223页
致谢第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镍系钙钛矿同时去除氮氧化物和碳烟颗粒的催化性能
下一篇:高耐氯性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