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引言 | 第11页 |
·温度计的历史及分类 | 第11-13页 |
·接触式体温计 | 第12页 |
·非接触测温仪 | 第12-13页 |
·非接触测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红外辐射的基本理论 | 第15-23页 |
·红外辐射 | 第15页 |
·红外辐射的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透射、反射、吸收定律 | 第15-16页 |
·基尔霍夫定律 | 第16页 |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 第16-17页 |
·维恩位移定律 | 第17页 |
·普朗克定律 | 第17-18页 |
·非黑体辐射 | 第18-19页 |
·比辐射率ε | 第18-19页 |
·影响物体发射率的因素和变化规律 | 第19页 |
·人体的红外发射率 | 第19页 |
·红外探测器原理及误差分析 | 第19-21页 |
·热电堆红外传感器的原理 | 第20页 |
·红外测温仪的误差分析 | 第20-21页 |
·额温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红外测温系统的组成 | 第23-33页 |
·红外传感器 | 第23-24页 |
·红外传感器的选择与介绍 | 第23-24页 |
·红外测温单元电路部分 | 第24页 |
·标准测温单元 | 第24-26页 |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 第24-26页 |
·DS18B20 和 Pt100 实际测温比较 | 第26页 |
·热源单元 | 第26-27页 |
·超声波单元 | 第27-28页 |
·红外测温系统控制单元 | 第28-29页 |
·红外测温系统程序设计 | 第29-32页 |
·MLX90614 的程序设计 | 第29-30页 |
·DS18B20 程序编写 | 第30-31页 |
·超声波单元程序编写 | 第31页 |
·红外测温系统总体程序编写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数据的采集及误差分析 | 第33-43页 |
·Matlab 环境下 PC 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 第33-35页 |
·Matlab 串行通信 | 第33页 |
·Matlab 串行通信流程介绍 | 第33-34页 |
·Matlab 中断方式串行通信编程 | 第34-35页 |
·影响红外传感器误差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发射率 | 第36页 |
·环境温度 | 第36-38页 |
·距离系数 | 第38-40页 |
·数据采集 | 第40-41页 |
·曲线拟合 | 第41-42页 |
·曲线拟合的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最小二乘法实现曲线拟合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图像采集功能的实现 | 第43-51页 |
·图像采集模块的硬件介绍 | 第43-44页 |
·V4L 视频采集 | 第44-45页 |
·QT 图形界面设计 | 第45-46页 |
·QT 介绍 | 第45页 |
·图形界面设计 | 第45-46页 |
·Linux 内核移植 | 第46-49页 |
·LCD 驱动设置 | 第47-48页 |
·触摸屏驱动设置 | 第48页 |
·在文件系统里添加 Qte | 第48-49页 |
·内核的裁剪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红外测温系统对热源补偿效果测试 | 第51-52页 |
·不同距离下误差补偿效果 | 第51-52页 |
·不同目标温度下补偿效果 | 第52页 |
·红外测温系统对人体补偿效果测试 | 第52-53页 |
·不同距离下人体测温效果 | 第52-53页 |
·不同环境下人体测温效果 | 第53页 |
·系统整机测试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总结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