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 第14-28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第14-20页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第14-15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第15-16页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第16-17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 | 第17-20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特征 | 第20-28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 第20-26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 第28-35页 |
·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 第28-29页 |
·真理与价值相统一 | 第29页 |
·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 第29-30页 |
·现实依据 | 第30-35页 |
·现时代社会存在的要求 | 第30-32页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要求 | 第32-33页 |
·提升软实力的要求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构间的辩证关系 | 第35-38页 |
·灵魂决定其他要素的内容 | 第35页 |
·主题决定其他要素的背景 | 第35-36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体现了其实质 | 第36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体现其必要性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宗旨 | 第38-43页 |
·目的性 | 第38-41页 |
·突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性 | 第38-39页 |
·彰显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 | 第39-41页 |
·实践性 | 第41-43页 |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新发展 | 第41-42页 |
·马克思主义认识本质的升华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