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经《禳垛鬼仪式·烧嘎巴火把驱鬼经》造字及用字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第二节 选题宗旨、意义 | 第10-12页 |
| 一、选题宗旨 | 第10-11页 |
|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 第12页 |
| 一、基本思路 | 第12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第四节 材料及体例简介 | 第12-14页 |
| 一、材料简介 | 第12-13页 |
| 二、凡例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经书造字机制研究 | 第14-33页 |
| 第一节 造字机制概述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经书中的初造字 | 第15-23页 |
| 一、仿拟机制造字 | 第15-21页 |
| 二、吸纳机制造字 | 第21-22页 |
| 三、引进机制造字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经书中的新造字 | 第23-33页 |
| 一、参照基字变形造字 | 第24-25页 |
| 二、参照基字加非成字部件造字 | 第25-26页 |
| 三、参照基字组合造字 | 第26-33页 |
| 第三章 经书用字研究 | 第33-60页 |
| 第一节 经书东巴文字符功能的扩展 | 第33-39页 |
| 一、假借的普遍使用 | 第33-38页 |
| 二、借形字的使用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经书东巴文文字和语言对应关系的复杂化 | 第39-60页 |
| 一、单字记录语言单位的方式 | 第40-46页 |
| 二、准合文记录语言单位的方式 | 第46-51页 |
| 三、合文记录语言单位的方式 | 第51-53页 |
| 四、经书同义表达的多样性和形近字的混用 | 第53-55页 |
| 五、经书有字无语现象浅析 | 第55-60页 |
| 第四章 小结 | 第60-64页 |
| 附录一:《禳垛鬼仪式·烧嘎巴火把驱鬼经》字释节选 | 第64-69页 |
| 附录二:经书假借字表 | 第69-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