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河岸缓冲带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阻控作用研究

Content第1-13页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5页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第18-19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第19-21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和危害第21-23页
   ·寒冷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第23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措施第23-24页
   ·河岸缓冲带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研究进展第24-34页
     ·河岸缓冲带的定义第24-25页
     ·河岸缓冲带的生态结构特征和功能第25-26页
     ·河岸缓冲带对悬浮颗粒物阻控作用研究进展第26-27页
     ·河岸缓冲带对氮、磷阻控作用研究进展第27-29页
     ·河岸缓冲带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阻控机理第29-31页
     ·河岸缓冲带对农业非点源污染阻控作用的影响因素第31-34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4-3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5-38页
   ·辽河保护区地理位置及区域水系第35-36页
   ·地形地貌第36页
   ·气象和水文条件第36-37页
   ·植被状况第37-38页
第三章 河岸缓冲带植被的筛选第38-50页
   ·引言第38页
   ·材料和方法第38-40页
     ·试验植物第38-39页
     ·试验设计第39页
     ·测定方法第39页
     ·数据分析第39-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0页
     ·不同氮磷浓度下植物根、茎和叶的变化第40-42页
     ·不同植物对水中氮的净化效果第42-46页
     ·不同植物对水中磷的净化效果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及悬浮颗粒的阻控效应第50-66页
   ·引言第50页
   ·材料和方法第50-54页
     ·试验区域及缓冲带的建立第50-52页
     ·样品采集第52-53页
     ·测定方法第53页
     ·数据分析第53-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河岸缓冲带对农田地表径流的阻控作用第54-60页
     ·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悬浮颗粒的阻控作用第60-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河岸缓冲带对氮磷的阻控效应第66-90页
   ·引言第66页
   ·材料和方法第66-69页
     ·试验设计第66-67页
     ·样品采集第67-68页
     ·测定方法第68-69页
     ·数据分析第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88页
     ·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氮磷的阻控作用第69-80页
     ·河岸缓冲带对土壤溶液中氮磷的阻控作用第80-84页
     ·河岸缓冲带植被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第84-88页
   ·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土壤酶活性变化与氮磷去除效果研究第90-99页
   ·引言第90页
   ·材料和方法第90-91页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90-91页
     ·测定方法第91页
     ·数据分析第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98页
     ·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第91-93页
     ·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第93-94页
     ·河岸缓冲带土壤酶活性的聚类分析第94-95页
     ·河岸缓冲带土壤酶活性与氮磷截留效率关系第95-98页
   ·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与氮磷去除效果研究第99-108页
   ·引言第99-101页
   ·材料和方法第101-102页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101页
     ·测定方法第101页
     ·数据分析第101-102页
   ·结果与讨论第102-107页
     ·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第102-103页
     ·各类型河岸缓冲带不同时期对土壤微生物特殊类群的影响第103-106页
     ·各类型河岸缓冲带土壤微生物特殊类群与氮磷去除效率关系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结论第108-110页
   ·存在问题和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3页
附图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枣猕猴桃采后生理及软化差异蛋白质组学和PG酶学性质
下一篇:基于离子印迹硅胶方法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