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法律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马克思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9-14页 |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涵义 | 第9-10页 |
(一)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定义 | 第9页 |
(二) 本文对马克思法律思想的理解 | 第9-10页 |
二、马克思法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 第10-11页 |
(一) 政治经济原因 | 第10页 |
(二) 文化教育背景 | 第10-11页 |
三、马克思法律思想产生的思想来源 | 第11-12页 |
(一) 黑格尔法哲学思想 | 第11页 |
(二)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论 | 第11-12页 |
四、马克思法律思想形成的阶段 | 第12-14页 |
(一) 萌芽阶段 | 第12-13页 |
(二) 成熟阶段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4-21页 |
一、法的阶级性 | 第14-15页 |
(一)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第14页 |
(二) 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 | 第14-15页 |
二、法与自由 | 第15-17页 |
(一) 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 第15-16页 |
(二) 出版自由的立法 | 第16-17页 |
(三) 自由和权利的法律价值 | 第17页 |
三、法与民主 | 第17-18页 |
(一) 立法权是人民主权的实现 | 第17-18页 |
(二) 公民基本权利与民主 | 第18页 |
四、法与经济 | 第18-21页 |
(一) 人的法权起源于经济生活条件中 | 第18-19页 |
(二) 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第19-20页 |
(三) 国家与法律对经济发生反作用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马克思法律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 第21-26页 |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 | 第21-24页 |
(一) 人权法制 | 第21页 |
(二) 民主法制化 | 第21-23页 |
(三) 依法治国 | 第23-24页 |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 第24-26页 |
(一) 法制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 | 第24-25页 |
(二)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26-34页 |
一、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与法治 | 第26-27页 |
(一) 加强公民的守法意识 | 第26-27页 |
(二)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27页 |
二、有利于明确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重点 | 第27-30页 |
(一) 加强依法行政 | 第27-28页 |
(二) 建设法治政府 | 第28-30页 |
三、有利于在和谐社会中实现司法公正 | 第30-34页 |
(一) 维护司法公正 | 第30-32页 |
(二) 加强法律监督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