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四. 莫言与苦难的不解之缘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灾难世界与苦难人生 | 第15-41页 |
第一节 生之艰困的无力与无奈 | 第16-26页 |
一. 饥饿屈辱的女人 | 第16-20页 |
二. 被爱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 | 第20-22页 |
三. 饥饿与贫困引发的“战争” | 第22-23页 |
四. 天灾人祸的无可避藏 | 第23-26页 |
第二节 种族退化的深切痛楚 | 第26-34页 |
一. “人类那些朝气蓬勃的东西哪里去了?”——种族退化的原因探究 | 第26-30页 |
二. 种的退化的两类言说 | 第30-34页 |
第三节 痛苦的灵魂与灵魂的痛苦 | 第34-41页 |
一. 外部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博弈 | 第35-38页 |
二. 挣扎于欲望之渊无法自拔的痛苦 | 第38-41页 |
第二章 苦难意识与苦难救赎 | 第41-57页 |
第一节 用真情和悲悯关注苦难 | 第41-44页 |
一. 用真情和热情书写苦难 | 第41-42页 |
二. 用悲悯之心体悟苦难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苦难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 第44-49页 |
一. 在苦难描摹中始终坚持文学是人学,关注人性 | 第44-47页 |
二. 体现在崇高悲剧意蕴里的深刻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充满绝望而又带着希望的苦难救赎 | 第49-57页 |
一. 充满希望的拯救——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抗 | 第50-51页 |
二. 充满韧性的救赎——苦难的认同和承担 | 第51-53页 |
三. 义无反顾的抗争——以死亡的名义救赎苦难 | 第53-57页 |
第三章 苦难的书写艺术 | 第57-65页 |
第一节 切身的感受与经验的移植相结合书写苦难 | 第57-60页 |
第二节 幽默、诙谐的狂欢化风格 | 第60-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